券商睇市:內地挺A股 瞄準受惠股
上周四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公布《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簡稱方案)。這個方案有兩個重點:一是明確未來3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二是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
投資者應該知道公募基金的規劃龐大,背後控制的資產高達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今次方案內的第一點要求未來3年每年都要有雙位數字正增長,若然股市不漲,這意味着每年基金投入A股新資金的比例將會持續上調。此外,第二點也是非常有力的支持,讓國有保險公司新增保費的30%都用於投資A股,這意味無論股市表現如何,都會持續有新資金投入。
實際作用仍有待反映
然而,當日港股與A股反應卻是先升後回,滬綜指的升幅收窄至不足1%,港股更是轉升為跌,恒指收市險守19,700點。兩地股市的反應着實有點讓人感到意外,原因是儘管這方案早已有傳聞,市場提前知悉,但這方案畢竟才是正式落實,而且獲得具體的數字,對兩地股市理應起到正面的提振作用。
此方案的兩大點,按中證監於會上的分享,是每年有多達數千億元的資金進入到股市。雖然不是兩、3萬億元那種大規模入市的刺激,但也是不能小覷,目前市場可能仍低估此方案的真實影響作用。
首先,此方案明確規定是公募基金,資金來源基本上確定是穩定的;其次,投資產品明確說明是「A股」,排除了資金因為近年美國股市強勁而跑到當地投資的影響,是100%為A股投入;最後,能進公募基金股份的持股名單,一般都是指數成分股,特別是港股及A股都有上市的股份,這類股份在指數佔比高,對A股大市的整體作用刺激會較為明顯。
單是第二點,根據部分內地券商預測,以新增保費測算,考慮到每年大型上市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接近2.5萬億元,預計這將為A股市場帶來3,700億至8,300億元的增量資金(因為只能讓國有保險公司跟進,私人保險公司則沒有受到限制,所以變數較大)。當然,30%佔比這個目標是「力爭」,所以最終到達股市的真正數字仍有變數,但總體刺激作用仍然存在。
看好高息政策概念股
過往A股波幅較大,日內急升急跌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新方案下,公募基金入市的資金在平均日子下將讓股市波幅變得更為平滑,也對股市是好事。
受惠股方面,首先想到的是券商股,因為交投增加,但相信最受惠的將可能是高息股或政策概念股,例如市值低於資產淨值的「破淨股」。這是因為公募基金經理可選擇的股份雖然很多,但要做到穩健中帶有增長,才是較為適合大型公募基金的選股策略。對比增長股份的可變數較多之下,大型高息股背後的穩健現金流,能起到穩健的作用,更適合不少公募基金於今年不明朗的市況中進行資金部署。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