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日產本田鋪路合併

日產及本田計劃合併,三菱在未來一個月考慮加入,抑或只做子公司。左起為內田誠、三部敏宏及加藤隆雄。(Getty Images圖片) 日產及本田計劃合併,三菱在未來一個月考慮加入,抑或只做子公司。左起為內田誠、三部敏宏及加藤隆雄。(Getty Images圖片)
日產及本田計劃合併,三菱在未來一個月考慮加入,抑或只做子公司。左起為內田誠、三部敏宏及加藤隆雄。(Getty Images圖片)
謀做第3大車企 一年經營溢利近千五億
日本兩大老牌車廠日產及本田周一簽訂諒解備忘錄為合併鋪路,方案是兩企的股份將轉移至一家共同控股公司,取代兩企上市地位。日產和本田的品牌會保留,但期望業務上的統合能產生超過一萬億日圓(約496億港元)的協同效應,成就一家年收超過30萬億日圓(近1.5萬億港元)、經營溢利超過3萬億日圓(約1,489億港元)巨型車企。
本田和日產去年售車共約735萬輛,以些微差距力壓現時全球季軍——南韓的現代,僅次豐田和德國的福士。
加強智能化電動化技術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說,「智能化」和「電動化」令汽車行業出現「地殼變動」,期望與日產在既有合作的基礎上,融合彼此在上述兩項技術的實力,例如「把大容量、高輸出電池的用途擴展至電力調整」,「強大的運算能力令汽車有代步以外用途」。
實現這些宏大目標之前,日產和本田各自成立「統合準備委員會」,設法在日後提高效益,方向包括融合傳統內燃引擎車、混能車、充電式混能式、電動車等產品規劃,透過共享等手段優化產能和大幅削減固定成本,並會共同採購。除了造車本業,汽車金融服務也會循合併來做大做強。
至於日產持股約24%的三菱汽車會否與日產和本田合體,抑或只做子公司,該公司會在未來一個月左右考慮。三菱社長加藤隆雄稱,單一車企難有龐大的投資和研發資源,日產和本田合體對提升競爭力至關重要。
另外,三部強調,跟日產合併不是救濟對方,而是強化競爭力,日產業務轉勢復甦、大家都能夠自立乃合併的「絕對條件」。日產社長內田誠表示,經營改革進展順暢,但否認鴻海向日產「提親」。
從三部在記招上刻意強調「電動化」可見,「日本合併」的一大背景是電動車業務落後,尤其在中國市場面對一眾中資車企毫無還手之力。同樣水深火熱的福士據報4,000名經理層級員工未來兩年減薪一成,2027至2029年再依次減8%、6%及5%。豐田旗下凌志則宣布在上海設廠生產電動車,為豐田首次在內地獨資設廠。
去月華電動車運歐挫23%
然而,中國車企出海亦遇挫折,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1月內地對歐盟電動車出口按年倒退23%,拖累整體按年跌19%,反映歐盟正式加徵關稅的衝擊。
據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統計,上月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包括英國)登記量按年下跌12%,其中在德國和法國下瀉超過五成,於全歐電動車登記量的比例按月跌0.8個百分點至7.4%,創8個月新低。然而,比亞迪(01211)、小鵬汽車(09868)和零跑汽車(09863)按年各升127%、93%和296%。
上汽旗下的名爵(MG)為大輸家,按年跌58%。Dataforce的分析師利青格形容,關稅的衝擊較原先所想為小,反而比亞迪從上汽搶走份額。現時比亞迪電動車的歐盟進口關稅被加至27%,比上汽低約18個百分點。
比亞迪則繼續開拓其他市場,日前以5款純電動車進軍埃塞俄比亞。
日產與本田合併時間表日產與本田合併時間表
日產與本田合併時間表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