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亞洲經濟穩 香港顯疲態

今年以來,亞洲新興市場普遍呈現較強勁增長,由於區內國家消費物價指數(CPI)未達預期,且美國聯儲局利率政策尚不明確,估計區內央行對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仍持相對保守態度。亞洲新興市場今年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料將達5.2%,意味經濟增速與2023年的5.3%持平,不是放緩。
就內地而言,近月為應對房地產挑戰而推出一系列措施,政策方向正確,同時應繼續關注中國新增長引擎相關行業信貸,例如科技產業,以及企業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特殊信貸案例。
利率方面,內地利率曲線將更陡峭,主要因為短期利率相對穩定,而長期利率卻上升。隨着供應回暖,於5月啟動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料將慢慢擴大期限溢價,短期利率料保持穩定,反映出歷史新低的政策利率和寬鬆的流動性。
內地仍具優勢
另外,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引導下,預期人民幣兌每美元逐步貶值。人民幣於夏季往往出現季節性貶值,因為服務貿易逆差擴大,加上在港上市的中資公司進入派息季節,離岸人民幣會被兌換成港元。
出口是今年中國經濟亮點,受惠於技術密集型綠色產業和高端製造業、成本競爭力,以及中國與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不斷擴大的貿易和投資。關稅升級威脅雖是不利因素,但基於以下理由,認為內地短期內仍具有優勢:一是全球製造業仍處在上升周期;二是美國消費者需求仍然強勁,庫存補充或會繼續;三是基於實際有效匯率(REER),其貨幣仍具競爭力。
至於香港,受出口持續復甦帶動,今年首季GDP按年增速加快。然而,隨着私人消費的收縮加劇,經濟呈現疲弱態勢。考慮到遊客及香港居民消費模式改變,加上樓市低迷,預計香港GDP增長將從2023年的3.2%放緩至今年的2.5%。
巴克萊研究團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