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亞洲金融市場機遇處處

內地股市已自低位反彈不少,後市料仍有上升空間。(資料圖片) 內地股市已自低位反彈不少,後市料仍有上升空間。(資料圖片)
內地股市已自低位反彈不少,後市料仍有上升空間。(資料圖片)
中國股市這波反彈看起來與以往不同,現時對該市場的觀點轉為看好。在新催化劑和估值持續提升的支持下,將MSCI中國指數今年底的目標進一步上調至69點,意味着較當前有高個位數的上升空間。
中國股市望雙位數增
而在盈利增長較預期更早上調的上行情景下,估值料將上調至略高於長期平均水平,支持MSCI中國指數有低兩位數的漲幅,目標為72點。
內地房地產銷售應會在未來兩季逐漸回穩,樓價到明年也將走穩,屆時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拖累將減輕。如果5.8萬億元人民幣的超額儲蓄能夠更快釋放,也有助於提振消費者信心並推動消費觸底反彈,而在上行情景中,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7%。
自3月底以來,估值深度折讓的內房股反彈32%,可能令投資者有高追的衝動。不過,該行業的周期性和結構性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因此仍需保持謹慎。一旦指標開始出現明確改善迹象,房地產下游(如家電、中介機構)和間接受益者(如保險)將有更好的機會。
鑑於全球保護主義抬頭及其他中期因素,供應鏈重塑將會加快腳步。在未來3至5年,將有利於新興亞洲地區(中國除外)。亞洲多個行業顯著受益於供應鏈區域化。首先,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終端生產轉向特定區域,半導體行業正逐漸從全球化分工轉向局部區域化。在此背景下,南韓和台灣的晶片製造商已提高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市佔率,並在本土建立強大的產業集群。
亞洲物流地產也有望迎來中長期利好。亞洲電商滲透率快速提升,加上製造商和零售商希望向終端客戶靠攏,都推動對物流地產的需求。
從策略角度而言,投資者不妨對固定收益進行多元化配置,以充分把握該資產類別不同品種的回報潛力。在戰術層面,亞洲提供了獨特的增強收益機會,同時可有效管理利率、信用和集中度風險。
銀行浮息票據啱對沖
由於亞洲金融行業基本面穩固,且2023年財報顯示信用指標總體穩健,宜沿着資本結構下沉來提高收益率,並看好銀行第二類資本(T2)債。此外,在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情景下,持有部分銀行浮息票據能起到良好的對沖作用。
近幾個月來有更多迹象顯示日本正在經歷轉變,證明了本輪周期確實與以往不同。儘管某些領域的進展較為緩慢,但日企推進公司治理改革,支持看好日股的觀點。
可以預期,日本央行將在下月再次加息,並且將調整政府債券購買計劃。儘管經濟增長平平,但鑑於日圓貶值對進口價格的影響已經浮現,日本央行可能會提前採取下一步行動。該行可能會逐步實施量化緊縮(QT),因此日本政府債券收益率的上漲步伐也會較為緩和。現時預測到今年底,10年期日本政府債券收益率將突破1.1厘,但上行空間仍將有限。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