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資股大戶持倉或仍低 恒指短線待整固

港股近期升市有成交配合。 港股近期升市有成交配合。
港股近期升市有成交配合。
中資股今年開局一蹋糊塗,國際大戶期間有否撈底,不妨參考他們向美國證交會(SEC)呈交的首季中概股持倉變化,這些13F文件本周會陸續出爐。然而,專家估計,中國經濟復原未如理想,就算有撈底,持倉高極有限,港股大市反彈至目前水平,短線難免先行整固。
大市年底見19900可期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師陳偉聰估計,國際長倉基金尚未把中國股票的權重,提升至中資股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權重以上,即所謂「超配」(Overweight,以更高的中資股權重博取超出基準指數的回報),充其量只是「等配」(Equalweight),不能與5、6年前的倉位相提並輪,接下來會否繼續加倉、大市能否進一步上揚,關鍵是在於中國經濟能否擺脫通縮、樓市能否回暖,上月通脹的改善只是很小。
陳認為,主導本周大市走勢的除了重磅科網股的業績,中國經濟數表現也很重要,但預料調整空間有限,恒生指數短期內先在18,000至19,000點之間調整,年底目標暫時保持在19,900點。中薇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偉豪稱,港股近期升市有足夠成交配合,可見資金流入,首個支持位看18,300點,亦即今年的裂口底部和去年的頂部附近,如企穩19,000點,首站上看19,700點。
外資加注AI相關板塊
就算國際大戶上季增持中概股,之後又如何?交銀國際表示,港股上月以來持續反彈,市場共識最大買家是外資,可惜沒有充分數據證明。參考交易最活躍且具代表性5大外資券商──摩根大通、美銀、摩根士丹利、瑞銀和高盛合共超過6.4萬億元的港股持倉,於3月底至5月初之間變化,其實外資淨增持幅度很小,大幅加倉的只是人工智能(AI)相關硬件和軟件板塊,非必需和必需消費品都見上升,醫療板塊則仍在減持,對金融與地產股也依舊審慎。
該行認為,AI與大宗商品仍是今年的「膽」,而金融和地產板塊的值博率已大幅提升,擁有優質土地儲備、融資成本佳且渠道暢通的龍頭內房股,配置價值仍然突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