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容身之所作品展 探討「家」為何物

「鳥兒總得有個容身之所」是展覽標題作品。 「鳥兒總得有個容身之所」是展覽標題作品。
「鳥兒總得有個容身之所」是展覽標題作品。
【本報綜合報道】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的美國民間藝術博物館近日舉行「容身之所」(Somewhere to Roost)作品展,展出60件探討「家」是何物的藝術作品。策展人懷亞特(Brooke Wyatt)說:「家並非總是一個舒適地方,也不總是一個地點或地方,可以是一種精神狀態。」
「可以是一種精神狀態」
展出作品形式包括繪畫、插圖、民俗藝術品、拼貼畫、毛氈箱、棉被和家庭照片,包羅萬有。展覽標題作品是由老迪亞(Thornton Dial Sr.)創作的 「鳥兒總得有個容身之所」,它由風化木頭、麻布、地氈和鐵皮拼貼而成,乍看似一堆廢料,但結合標題就會聯想到鳥兒收集各類物品築巢的習性。
另一幅畫作名為「魔鬼屋」,用紅色和藍色描繪一幢長滿鋸齒狀毛刺的封閉房間。房內有齜牙咧嘴的惡魔。畫家瓊斯(Frank Albert Jones)曾收押於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監獄,他出獄後用簿記員丟棄的紅藍鉛筆根畫畫,畫作底部標註的數字「11451」,正是瓊斯服刑時的編號。
「魔鬼屋」以紅色和藍色繪製。「魔鬼屋」以紅色和藍色繪製。
「魔鬼屋」以紅色和藍色繪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