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環球經濟預測遭調低 世銀:硬着陸風險加劇

目前發達經濟體通脹處近14年高位。 目前發達經濟體通脹處近14年高位。
目前發達經濟體通脹處近14年高位。
疫情債務夾擊 新興國生產力2023仍遜疫前
全球經濟攬炒!兩大國際機構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最新報告俱看淡經濟前景。其中世銀下調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明言硬着陸風險增加,意指經濟在增長後會急劇放緩,新增的威脅包括新冠肺炎的病毒變種、通脹和債務上升、供應瓶頸遲遲未解決等,都會危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回復。該行行長馬爾帕斯呼籲全球各經濟體加強合作,以化解危機。
世銀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預料全球經濟增長將由去年的5.5%,降至今年增長4.1%,到2023年更放緩至3.2%。其中,去年和今年的數字均較去年6月時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主因去年被壓抑的需求被消化,以及世界各地政府退出財政和貨幣支持政策。
預期內地GDP今年僅增5.1%
值得留意的是,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分歧愈來愈大。當中發達經濟體在2021至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為5%、3.8%、2.3%,雖然都在放緩之列,但產出和投資足以返回疫情前的趨勢,至2023年其生產更預料可完全回復。可是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同期的經濟增速預料為6.3%、4.6%、4.4%,數值雖然較高,但至2023年這些經濟體的生產仍較疫情之前低4%,更遑論較為脆弱的經濟體生產力回復將低於疫情前7.5%。
同一時間,該機構亦指出,對低收入僱員打擊尤甚的通脹正在上升,限制了央行的貨幣政策。發達經濟體目前通脹處於2008年以來高位,可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僅達到2011年以來高位,反映後者已在退出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措施,以遏制通脹壓力,卻可能犧牲了經濟的回復。
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為例,其38個成員國去年11月的通脹飆至5.8%,創25年來新高。同時,能源價格飆升27.7%,創41年新高,糧食價格亦上揚5.5%。
談到中國,世銀指人民銀行為市場注入短期流動性、降準等,都有助緩解金融壓力。政府亦計劃加大基建投資,以及加大對一些值得幫助的發展商、個人按揭的支持,都可防止中國經濟急煞車。惟世銀料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速將放緩至5.1%。
另方面,WEF的《2022全球風險報告》訪問了124個國家的1.2萬個領袖級人物,認為由疫情所造成的各國經濟復甦將動盪且失衡,加深了各國的分歧。對於全球的展望,23%受訪者感到憂慮,61.2%認為值得關注,反觀持正面及樂觀看法的,只有12.1%和3.7%。
WEF:10大風險半數涉環境
與世銀報告相似,WEF報告指,部分國家快速推廣疫苗接種、加大科技和數碼化的推進,都令今年和以後的經濟增長有較佳回復,可是情況在弱勢國家卻剛好相反。這種分歧不但令全球疫情難控,也令風險持續。
報告內指出的未來10年的10大風險,當中有5項與環境相關,首兩位分別是保護氣候行動失效、極端天氣;純經濟風險則為第9位的債務危機。另外,天然資源危機,以及地緣經濟對峙等,都成了各國領袖關注的風險。
有份撰寫報告的蘇黎世保險集團風險總監Peter Giger表示,若不能在氣候變化方面有所作為,將可能導致全球生產總值「縮水」近六分之一!
未來10年全球最嚴峻風險未來10年全球最嚴峻風險
未來10年全球最嚴峻風險
世界銀行估各地經濟增長(%)世界銀行估各地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估各地經濟增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