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向世界錢進:財力不足想移民 早作規劃免頭痕

有調查發現,不同收入人士均有作出移民考慮。 有調查發現,不同收入人士均有作出移民考慮。
有調查發現,不同收入人士均有作出移民考慮。
須儲夠半年「糧草」 開支盡量「諗縮數」
移民不是富人的專利,隨着澳洲、英國、加拿大等熱門移民國家降低港人移民門檻,不少原先有感經濟能力不足人士,也開始考慮移居他國的可能性。然而,移民同時牽涉金錢和非金錢的成本,不論移民前後,大家都要做好理財規劃,並調整好心態。
近日有調查發現,不同收入人士均有作出移民考慮,其中以家庭月入11萬元以上有較大的移民傾向,佔39%,家庭月入2萬至5萬元佔28%,月入2萬元以下也佔18%,反映一般家庭亦有考慮移民。
廚師水電技工海外渴市
隨着多國放寬對港人移民的要求,特別是降低資產和投資要求,符合條件移民的中下階層也相應增加。事實上,不少發達國家吸納移民的考慮因素,更為注重專業知識和工作營商經驗,金錢反而是其次。再者,廚師、司機、水電技工等工種在香港可能被視作藍領,但在海外相當渴求,薪酬隨時不輸會計、金融等專業,亦使有一技之長的港人萌生移民念頭,期望在海外有更好發展。只是移民人士在陌生地方開展新生活,很可能要面對額外日常開支,故應及早規劃。
移民預算多少因人而異,因每人都對生活的要求各有不同,但如果受經濟能力所限,便要作多一些妥協和取捨。例如在居住上揀選與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的小單位,或住在較小的城鎮,樓價和租金會相宜一點。不過,缺點是找工作的難度也可能會相應增加,薪酬待遇或會低於在大城市的相同工種。
其他日常開支同樣視乎個人要求的生活質素。在香港外出用膳非常普遍,但在外國餐廳品嘗晚餐並不便宜,反而若選擇到大型超市購買食材再回家烹煮,成本隨時較在香港低。
理財專家普遍認為,移民人士應最少預留半年生活費,但這是建基於可以在半年內在外國找到新工作,或透過其他方法取得穩定收入來源。因此,有更多人選擇準備一年以上可維持原本生活質素的資金才起行移民,即使是專業人士亦然,因為在香港擁有的專業資格,不代表在外國同樣獲得認可,不少例子是短期內要先從事較低收入的工作。再者,疫情下找工作難度增加,如果儲蓄不足,生活也許會遇上困難。
權衡利弊 勿計漏機會成本
外國降低港人移民門檻,有些計劃甚至不硬性規定移民要在當地工作、讀書和投資,但這是否代表移民零成本呢?當然不是,因這些計劃仍會要求外籍人士符合在當地居住時間要求(「移民監」),其後才可申請永久居留和入籍。
在外國居住的成本並非只有衣食住行。上古國際集團董事梁彥穎指,移民成本分為真實成本和機會成本。真實成本包括機票費用、搬屋費用、潛在增加的生活費用等。機會成本則包括薪酬損失、稅項增加、資產變賣、醫療費用、保險費用等。
真實成本有數得計,機會成本難計。例如以薪酬損失為例,原先在香港可以教英文,但當移民至英語國家後,未必可以再執教鞭。倘若要轉行,例如要找餐廳做侍應,工資差距可能造成很大的機會成本損失。
再者,被迫辭掉在港工作的機會成本,還包括將來潛在的加薪和升職機會,以及過往在香港工作積累的人脈和經驗。當在外國重新找工作,除了要再次適應工作模式外,亦要重新建立人脈網絡,所以坐移民監所涉及的機會成本實在不輕。
他續指,機會成本還包括精神上的滿足。例如有些人很享受外國生活,假日可駕車往郊外,居住空間比較大等等;相反有些人可能很不習慣,例如公司同事和鄰居全是外國人,找朋友談天也有困難,更差的可能遭受歧視,精神壓力會很大。
不妨預半年時間「試錯」
由於移民涉及成本,因此梁氏建議,如果完全沒有在海外生活或工作的經驗,最好預至少半年以上做試驗。例如夫婦可由一方先前往外國嘗試新生活,體驗是否適合移民,若適合後另一人才去,便可減少機會成本損失。當然,前提是本身夫婦關係良好,即使身處異地也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他補充,對於資產較少、較低收入人士而言,反而要捨棄的東西可能較少,通常機會成本較低,因此特別容易決定移民。然而,最終能否在外國定居下來,他觀察到成功例子以專業人士和富有退休人士為主。另也有選擇在小鎮開餐館的,儘管工作時間比較長,但好處是不用跟太多外國人溝通。
至於未婚年輕人,由於包袱較小,移民的機會成本同樣較低,不妨一試。不過有時香港年輕人因自小未受過歧視,可能要受一受外國人氣,這方面可視作鍛煉。另一方面,專業人士受到歧視的機會比較低,一來同事之間很可能都是外國的專業人士, 二來具備特別技能或專業知識一般都較受人尊敬。至於語言溝通能力也很重要,若然能操流利英語,自然比較容易融入英語國家社會。
外國大型超市食材豐富,港人移民不妨多加幫襯以減少飲食開支。外國大型超市食材豐富,港人移民不妨多加幫襯以減少飲食開支。
外國大型超市食材豐富,港人移民不妨多加幫襯以減少飲食開支。
梁彥穎表示,移民成本可分為真實成本和機會成本。梁彥穎表示,移民成本可分為真實成本和機會成本。
梁彥穎表示,移民成本可分為真實成本和機會成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