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久站勞損 反覆發作 肝腎虧虛者需注意 拉筋暖敷促血液循環 紓跟痛症

長期站立、運動員或40歲以上人士易出現跟痛症。 長期站立、運動員或40歲以上人士易出現跟痛症。
長期站立、運動員或40歲以上人士易出現跟痛症。
【本報訊】運動的益處人所皆知,惟需小心因不當或過度運動而引發痛症,例如足跟痛的「跟痛症」,或由外傷、勞損或足跟部疾患而導致的慢性損傷性疾病,多見於長期站立、運動員或40歲以上人士。跟痛症起病緩慢,屬慢性病,可反覆發作,故患者日常護理很重要,包括適當減少運動或減緩運動的速度,以及平時注意足跟部保暖,例如用溫水浸腳,增強足跟局部血液循環,紓緩疲勞。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李逸智表示,跟痛症起病緩慢,常於勞累後出現,一般無急性外傷史,主要以足跟底部持續性疼痛,足跟着地時疼痛加重;晨起站立時疼痛較重,行走片刻後疼痛減輕;以及運動量過大、跑跳、久行久站後疼痛加重為主要症狀。患者的足跟局部可有壓痛,嚴重者可見足跟處紅腫熱痛。
雖然經適當休息後,疼痛或可以自愈,但該病會反覆發作。臨床上,成年人常見的足跟痛主要可以分為6種:跟腱止點撕裂傷、痹證性跟痛症、足底筋膜炎、跟腱滑囊炎、足跟脂肪墊炎,以及腎虛性跟痛症。
內服藥輔針灸療效佳
中醫認為此症屬「痹證」的範疇,具體病機可分為「不通則痛」及「不榮則痛」。前者多見於長期站立、運動損傷、勞損所導致的跟痛,主要因局部組織損傷,跟痛因足跟部瘀血內阻或氣血運行不通而產生。後者則多見於中老年人,或因年齡大或體質差等因素,體內氣血不足,導致足跟部組織沒有足夠的氣血營養,故出現跟痛的表現。此外,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則筋骨功能減退,亦會有跟痛的表現。
治療跟痛症方面,中醫一般以手法治療、外用藥或針灸為主,也會視乎情況或需輔以內服中藥;而腎虛性跟痛症則以內服中藥為主,輔以針灸治療較佳。
但除了治療外,患者的日常護理亦很重要,例如在運動前後應適當進行熱身運動以及緩和運動;要注意穿鞋要合碼數,鞋底要有彈性;疼痛發作時宜適當暖敷患處,另應做拉筋運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