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四小龍港墮落 翻身要靠科創

近期港府將推動經濟復甦的重心放在兩地通關上,可此事要視乎兩地疫情,既難預測掌握,亦難一步到位,只有見步行步。其實,針對香港經濟發展,更需要港府以高規高效應對的,是正視結構單一,競爭力每況愈下的問題。乘中國崛起帶來的機遇,香港宜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協助產業升級轉型,改革經濟,始有翻身之望!
適應時局 再工業化
亞洲四小龍中,南韓與台灣的電子製造工業已成為經濟重要支柱,亦在全球供應鏈佔有重要席位。新加坡除了旅遊及金融業外,還建立了石油儲運及專業船舶,以及生物科技等戰略產業,新舊經濟雙線多元發展。可香港呢?依舊的非金融即地產,製造業早被遺棄,反映歷屆港府缺乏遠見、坐食老本、無所作為,讓香港白白浪費光陰,成為「四小龍」中最不長進、最墮落的一員!
長期靠炒股炒樓,僥倖能坐上順風車的,錢搵錢,富者愈富;可基層市民則愈窮愈見鬼,安居無望,年輕人缺乏上流機會,社會矛盾日深。近幾年香港發生的事,港府施政長期失誤責無旁貸,也說明經濟已到了必須改革的臨界點。如何適應國際時局,藉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確保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再工業化」是其中一途,所講的並非要搞重工業,而是指利用香港在科技研發、設計和知識產權保障等條件,通過如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產等創新科技,發展高增值產業,當中製藥、醫療、生物醫學和先進機械都是目標領域,務求讓經濟建立新增長點,為年輕人提供發展台階。
事實上,回顧歷史,全球經濟每次產業革命,都離不開透過科技創新來實現新價值。如今正值中國崛起,中美爭霸。為應付美國打壓,內地正傾盡全力投入資源打好經濟戰,包括完善高端製造業產業鏈,提升自給率,當中資金與技術可謂缺一不可。香港正好可在引入國際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發揮,爭取在國家戰略上佔一席位,重現上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黃金發展機會。
此外,全球新經濟興起下,港可乘內地在電子支付和數碼貨幣發展方面領先全球的優勢,以及大灣區發展,全力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過去香港金融業單靠做大交易量,「過河濕腳」賺取服務費,可景氣卻極受周期性波動影響。應用科技創新,善用龐大的內地市場,建立處理巨量數據和複雜交易的能力,完善金融業產業鏈,始能保持競爭力。
疫情終會過去,兩地遲早通關,但不等於經濟能再次起飛。香港得認清身處的百年變局,正視經濟結構單調和發展滯後的問題,設法打好眼前這張科創王牌,透過戰略布局精準投放,配合國家經濟朝高附加值、知識密集,以及新市場和新技術推動產業轉型,方有望力挽狂瀾,逃過被邊緣化的厄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