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地區總部 「西去東來」四玄機

「黑暴」、疫情和中美博弈的疊加效應,令香港遭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現多重不確定性,有關外資撤港、產業鏈轉移、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以致政局動盪等「預言」屢傳,而在港設有地區總部的美日企業的數量亦見新低。然而,若把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合計,駐港公司數目仍創新高,特別是陸資大舉進駐,既在凸顯「西去東來」的新態勢,亦富含主導未來政經發展的四項玄機。
外資企業 數目下跌
隨着經濟和市場全球化,跨國公司日益成為全球性的重要經濟力量,它們的地區總部對所在國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起着愈趨積極的作用,「總部經濟」現象亦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及大國博弈的權力槓桿。
統計處最近公布的調查指出,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外資企業數目下跌,從2020年1,504間減至2021年的1,457間,跌幅約3.1%,當中美資企業更是大減一成,由282間減為254間,數量是自2003年以來最低。日資也下跌約7%至210家,佔整體14.4%。相反,內地企業駐港總部的數目則持續上升,今年增加約6%至252家,直逼美資公司數目。歐洲企業則走勢各異,英資今年來港者有138家,比去年升5%;法企則比去年減5%。
美歐政商界一再以撤資作為唱衰甚至壓制香港的「撒手鐧」,但外資財團是否真的考慮撤港或重組在港業務?當中有何因由?應如何因應?
第一,地區總部的本質是在企業的全球經營戰略架框下,從區域級層面上對區域內數個國家的總公司各項活動,包括生產、銷售、物流、研究與開發活動、人才培養和融資等,進行統籌管理和協調,並負責制訂公司區域性經營策略的組織形式,因此,不應誇大「總部經濟」的作用和政治意義,跨國企業有責任依法按規地營運,政府亦不能因其財雄勢大而憋屈求寵。
第二,今次調查對象是仍然留港企業,而非已經轉移了業務的境外企業,因此它其實根本沒有收集外資撤離香港的原因,只是了解現有企業的關注和憂慮,因而應只考慮市場原則,不宜把部分外資撤港,操弄政治效應。
第三,若把「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合計,駐港公司數目達到9,049家的新高,陸資更創2,080家的歷年新高,充分反映「西去東來」的新態勢,特別是近年陸港融合,許多內地企業赴港營運,這情勢將會持續推展,相信中西企業駐港總部數目走勢繼續迥異。
第四,外資撤港的主因不一定跟政治有關,而是因應全球經濟鏈重整,以及看好包括大灣區市場的內地未來發展,香港不整固提升、不強化粵港整合、不走出被邊緣化的「孤路」,外資撤出將成為新常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