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每日丟棄60公噸快測包

疫情下快速抗原測試包需求大增。 疫情下快速抗原測試包需求大增。
疫情下快速抗原測試包需求大增。
殺菌技術有限回收難 政府稱堆填區有空間
新冠疫情持續下,不少場所要求市民先做快速檢測,確保無染疫,令快速抗原測試包需求大增。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當局無統計棄置快測包的數量,不過假設香港每日平均用150萬多個快測包,平均每個重約40克,總重量約為60公噸,相較於每日垃圾棄置量有達1.08萬公噸,認為快測包對堆填區和環境帶來的額外壓力不會很明顯,且它只屬過渡性質,相信棄置量會因應未來疫情減退後而減少。
他另提到,雖然政府一直鼓勵市民實踐綠色生活模式,積極參與減廢回收,但由於快測包內有含化學物質的測試溶液,而且按快測的靈敏度,即使測試棒顯示為不帶病毒,亦未能完全排除檢測者已受感染但處於潛伏期或感染初期,因此當局不建議市民把測試包內的組件回收處理。最佳的做法是在進行測試後,按製造商的指示,把測試包各組件小心包好和妥善密封後才棄置,並清潔雙手。至於未受污染的測試包包裝盒/袋及使用說明單張則可適當地分開回收。
更改包裝需製造商配合
此外,現時全球有不同的快測包製造商供應產品給國際市場,因此政府跟個別製造商商討更改其包裝或製造物料的空間十分有限。不過謝強調,局方會留意是否有得到主要市場,包括香港、內地、歐洲和美國的有關機構認可,而同時採用較少包裝的產品可供選擇。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表示,新冠疫情下令地球每日產生不少防疫垃圾確實令環保人士感十分無奈,不過他認為,基於公共健康風險,出現醫療廢物亦無可避免。對於快測包,他認為紙盒和說明書可作廢紙回收,惟測試膠盒、裝着測試液的小膠瓶、探鼻棉棒等則難以回收,亦不建議回收,「始終係有潛在風險向別人二次傳播疾病」。
回收紙盒說明書靠自律
他續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早前曾發出指引,指快測包的測試膠棒可利用高溫殺菌器殺菌後再回收,但港府似乎未有引入技術的意向,「所以都無辦法」,只能期望市民能有意識將紙盒和說明書回收。他認為,現時最多使用快測包的為學生,建議教育局及學校應多向學生宣傳,或可在學校設立收集點,方便學生可帶回學校回收。而綠在區區亦可增設相關物品的回收點,讓市民更有誘因「唔會貪方便一次過掉晒成個快測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