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呼吸窘迫症候群 早產兒常見

根據世衞定義,孕齡不足37周出生的嬰兒屬於早產兒。早產兒因身體器官未發展成熟,往往出現不同病症。呼吸窘迫症候群(RDS)是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孕期愈低,嬰兒患上此症的機率愈高。其中,超過九成超早產(孕期不足28周)的早產兒會出現RDS。
早產兒的肺部發育不良,肺泡未能分泌足夠的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以致肺泡容易塌陷,未能有效換氣。早產兒要費力吸氣,令肺泡重新擴張,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症候群常在嬰兒出生後首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症狀包括呼吸急促淺短、鼻翼大幅張開、胸部明顯凹陷、呼氣時發出咕噥聲、四肢水腫、因血氧過低而發紺(皮膚呈青紫色)。症狀多於出生後的72小時後開始緩解。
鼻導管助維持血含氧量
幸而,現時可以為高危孕婦提供藥物預防方案。孕期低於34周而在未來一周內有早產風險的孕婦,可以在生產前接受類固醇注射療程,促進胎兒肺部發育,減低嬰兒患上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會。
治療方面,因應嬰兒出生的周期和症狀的嚴重程度,醫生會給予適當的呼吸支援,例如非侵入性連續正壓呼吸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插喉、氧氣治療等等,協助維持正常的血液含氧量。其他支援治療包括靜脈營養輸液、保持嬰兒體溫穩定。在出生後一天內靜脈注射咖啡因,可刺激早產兒的呼吸中樞動力,減少對呼吸輔助的需求。此外,可經嬰兒氣管給予人工合成或天然的肺表面張力素,改善肺部功能。最理想的是,在出生後兩小時內使用此藥,以達至最佳療效,縮短使用輔助呼吸器的時間。
醫生會根據嬰兒的臨床表現評估,調整治療方針。隨着嬰兒成長,體內肺表面張力素的分泌逐漸上升,呼吸窘迫症候群症狀大多於出生後的一周內消失。然而,病情嚴峻的早產兒可能需要長期的呼吸輔助。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