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感覺,就像喝了10杯特濃咖啡,心跳加速,手震(很努力扶着相機,相片才沒模糊),明明一直拍着、寫着張家朗和何詩蓓的事,腦袋卻是一片空白。良久,才反應過來:「啊,家朗贏了,Siobhan贏了,香港贏了。」
說起來,頭一回體會體育能凝聚人心,是2018年在法國遊學,湊熱鬧到白萊果廣場,觀看世界盃決賽直播。人們擁抱,熱吻,駕着電單車瘋了一般響咹……當時想,如果有天,所有香港人都為香港運動員吶喊,該多好。
這個畫面,這幾天實現了。市民聚集在多個商場,拿着紙牌,喊着「We are Hong Kong」打氣。而我在東京,見證Siobhan摘銀的一刻,身旁的外國行家問:「香港現在拿了幾面獎牌。」我說:「兩面。」在他們角度,或許不多,卻足夠讓我驕傲,在場館走步路都抬頭挺胸的。
凝聚了,下一步,是別散開。記得張家朗奪冠後說:「對外面社會的人來說,運動員是一個天真的職業,因為回報,不在於你多努力,可能很努力,都沒有半點回報……希望大家多些支持我們。」支持「天真」的運動員,不只在他們收穫,也在他們努力的時候。
畢竟,在別人踏上頒獎禮後,說一句「我好鍾意你啊,點算」,在Facebook發文道個賀,「攞個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家朗和Siobhan背後,還有很多奮鬥整個青春,卻依然默默無聞,甚至只換來冷嘲熱諷的運動員。說誰穿錯衣服,怪誰「一輪遊」,又笑誰「玩具X」……不是情感綁架,非要支持香港運動員不可,但希望說出「撐港隊」的,能真正實踐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