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斯高域用足球解恩怨

90年代初爆發的「波斯尼亞戰爭」,令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各族人互相廝殺,彼此仇恨更蔓延至足球。今季出任傑志主教練的施利斯高域(Blaz),早年上任波斯尼亞國家主帥時,毅然大刀闊斧改革選人政策,重新連繫各族人民,並成功利用足球化解昔日恩怨。

近月香港因一連串政治事件,令社會陷入分崩離析局面。早在7月履職的傑志主教練施利斯高域,數個月來見證着風雨飄搖的香港,然而對於曾經歷過「波斯尼亞戰爭」的他來說,香港的撕裂程度只屬「小兒科」。90年代初,民族獨立風潮直捲巴爾幹半島,多個地區為求獨立與南斯拉夫開戰。波斯尼亞亦為此陷入歷時3年的內戰。國內3大種族(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克)互相殺戮,導致死傷無數。即使及後獨立成功,戰爭的傷痛仍殘存在人民心底裏。「3年嘅混戰好多人死,平民流離失所、同家人失散,人民叫苦連天。」Blaz憶述。

執教波斯尼亞選人大改革

戰爭的禍害還延伸至足球層面。施利斯高域曾為南斯拉夫上陣26次,見證球隊在1990年世盃歷史性闖入8強。內戰結束後他選擇代表波斯尼亞,然而波國的成績自獨立後一蹶不振,他歸咎於國家分裂導致人才流失:「本來南斯拉夫有2,000萬人,分裂後人口分散,波斯尼亞得300萬人,好球員比例少咗。加上失去良好嘅青訓系統,出產唔到太多好球員。」

內戰為三族人帶來仇恨,影響國家隊的選兵政策。當時的國家隊主教練,會按種族偏好揀選球員,有賢能者被拒諸門外。然而Blaz深明要振興國家足球,唯一辦法是修補缺口,重新團結波斯尼亞每個種族。故此自2002年接掌帥印後,在選兵政策上作出重大改革:「我只着重邊個踢波叻,唔會因為宗教或種族而揀人,我係波斯尼亞第一個教練咁樣做。」

但種族問題向來是「燙手山芋」,動輒便會惹來抨擊,Blaz憶述當時一段經歷:「有次友賽我按狀態揀咗十幾個克羅地亞人入選,事後好多記者批評我,我咁回應:『我嘅職責係用最好嘅球員嚟攞好成績,其他嘢我唔會理!』」施帥力排眾議,不計種族和恩怨地選出有賢能者,成功為波斯尼亞球壇帶起一番新氣象,聯繫不同種族的人為國賣力,為日後成功躋身2014年世盃,奠下良好基石。

施帥今季接掌傑志,還帶來這個選賢任能的特性。記得「藍鳥」在季初組軍之際,曾出現外援人數超出名額的情況,當時外界估計,施帥偏向留用匈牙利中場華杜斯,繼而借走蘇沙或基爾頓其中一人。事實卻是華杜斯出乎意料地被放走,施帥選擇留用兩名較適合打法的「森巴」兵。這件事又再一次印證,施利斯高域是位不問出身只問實力,知人善任的主教練。

圖/文:黃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