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感主宰青訓成效

相信有留意《專欄輪住嚟》的球迷朋友,都會記得我曾經提及年輕球員需要接近1萬小時的訓練,相等於中學期間得到每星期12小時訓練的基本時數,但是否「每星期12小時」便可以訓練出盧均宜二世、新林嘉緯及黃洋2.0呢?

寶島小將日子有功

早前的「賽馬會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2016」,香港U17和U14分別奪亞軍和冠軍,成績令人滿意。但賽事完結後,我與「睇足」的人士交換意見,認為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就以董之英為例,在代表隊、球會和學校的充分配合,為青訓球員提供「每星期12小時」訓練,但成果如何還需視乎球員和家長決心,是否可以全情投入訓練。畢竟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和生活環境下,一般青少年實在有太多事情要兼顧。

以中華台北球員為例,他們技術或許不及香港球員,但戰術執行、體能卻有優勝之處。據稱,中華台北的球員大部分來自同一所學校,球員每天早上6時半到7時半跑步,之後上課,下午練習3小時,日子有功,自然將缺點改善,把長處發揚光大,整體水平自然提高,如能維持進度,代表隊實力將會力逼、甚至超越鄰近地區,包括香港,這肯定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情況。

專欄輪住嚟‧

傑志會長 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