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羅賓遜搵咁少錢有原因

如果每年NBA有「最超值球員陣容名單」,大概只有5呎9吋、180磅的尼特羅賓遜(Nate Robinson)每年都能輕易入選。9年職業生涯中,尼特羅賓遜在500場NBA比賽中,有407場都是後備上陣,平均攻入11.3分及交出2.9次助攻,當中2008至09年効力紐約人時,是尼特羅賓遜至今最巔峰一個賽季。由於當時紐約人蜀中無大將,尼特羅賓遜被獲得更多「開火權」,每場怒轟17分,其後更3奪明星賽入樽王,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儘管人氣強勁,但卻未能協助尼特羅賓遜取得一份年薪過千萬元的大合約,9年間「僅」賺取約2,100萬美元(約1.6億港元)的人工,當中有5季人工更在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以下,對一個能在短時間啟動搶分功能的球員來說,待遇相當不公。不少球迷認為尼特羅賓遜未能賺得更多是因為高度不足,但事實上係其打波態度讓他付出沉重代價。

死穴係完全唔防守

尼特羅賓遜擁有一場狂轟20至30分的能力,但他一向有「大頭症」問題,當接二連三地取分後,他會完全漠視走空位的隊友,如果不知道的話,會以為這是「一個打十個」的籃球比賽。其次,本來身高上的劣勢已讓尼特羅賓遜成為被重點攻擊的對象,但他未有將勤補拙,完全不積極防守,令任何一支球隊寧花數百萬買一個「廢殘中鋒」,也不願投資在他身上。

今季輾轉加盟公牛的尼特羅賓遜,因戴歷羅斯(Derrick Rose)養傷而得到不少上陣機會,場均攻入12分、4.2次助攻和1.1次偷波,3分波球命率亦高達40﹪,讓人看到隨年齡漸大,其表現亦漸趨成熟。如果尼特羅賓遜能保持這種打波態度,相信不少球隊會爭相邀請加盟,他將會由失控的得分機器轉化成為可靠的救火隊員。

邱益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