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一刀切」政策 枉殺多少行業

本月3日,股市中的網遊股上演驚魂一幕。起因是官媒所屬某報撰文,斥責網遊是「精神鴉片」,大加撻伐,一時間相關股票插水。好在大概官方也意識到了太過誇張,緊急滅火,在午後刪改了相關文章,暫時撫慰了市場情緒。

類似的驚嚇已經不止一次,而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慣性模式。7月下旬,北京下達「史上最嚴監管令」,禁止教育培訓機構上市融資,嚴控資本介入教育行業,相關公司股價暴跌,一個萬億規模行業近乎垮塌,但教育「新政」遠不止於此。大量民辦學校「被自願」交給政府,很多地方不再審批新的民辦學校。

一個規範的市場,法不禁止皆可為。況且,民辦教育有《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為依據。然而,一切法律,在文件、通知、批示面前,形同廢紙。民辦教育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內地教育資源的不足,公辦學校無法全部解決就學問題。數十年以來,民辦學校在校生比例佔到重量的五分之一;在幼稚園等學前教育方面更是佔到了高達二分之一。民辦學校中有極小量貴族學校,但更多的是面向農民工、外地戶口等人群的子女,他們在城市中被公辦學校拒之門外,好在尚有民辦學校承接了需求。

按《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應當由政府財政承擔。但實際上,民辦學校幾乎拿不到財政一分錢。過去十多年,中國的教育經費增長了15倍,都由公辦學校享用,但公辦學校在校學生減少了4,000多萬人。而民辦學校則增加了1,000多萬人。效率高低,毋須贅言。

官為刀俎 民為魚肉

教育培訓機構的出現,也在於其旺盛的市場需求。政府批評其過度逐利,但教培行業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教育公平,其公開面向大多數家庭,有了均等提高的機會。官方打壓的理由是遏制教育「內捲」,緩解教育焦慮,提高教育公平。但簡單粗暴的方式,消除了差別化發展,換來的卻是一種低水平的公平。這就好比改革開放之前的大鍋飯、人民公社,理論模型也很好,是為了實現人人平等和共同富裕,但低效發展帶來的只是共同貧困。況且,在當前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情況下,看似公平的調控,只會固化和強化富裕特權階層的優勢。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教培、網遊等行業當然也有某些問題,但這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而不是無差別地一刀切了事。種種舉措,事前無預警、無緩衝,事後無解釋、無善後。官為刀俎,民為魚肉,肆意宰割,隨心所欲。「看得見的手」愈伸愈長,愈管愈寬,掌控一切,扼住各行業的咽喉。信心是一個市場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基礎,當民營企業始終處於惴惴不安的恐慌之中,草木皆兵,噤若寒蟬。這種情況下,再奢談「毫不動搖」,空喊「一視同仁」,誰會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