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日前在一個論壇上列出4項措施強化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包括: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原本的通識科;在學校課程內強化中華文化學習;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學習;在學校教育以外,舉辦一連串提升學生愛國精神的活動。上述措施都值得支持,但若不注意細節,便往往被層層掌權的官僚或教師篡改,使原來好的施政方針政策在缺乏有效監察和高透明度下,在無影無形之中變形了。新鮮的例子是在幼稚園派國安法教育課本,對象是幼童而不是幼師,奇怪嗎?
4,000多名在反中暴亂中被捕的教師、教工和學生,便是最好的米已煮成飯的教育失敗產物;約1,700名中小學生,最細11歲便是教育失敗的最標誌性產物。最近港大學生會評議會集體悼念刺警兇手,14名TATP炸彈案被捕男女中9人是學生,這些教育失敗的惡果卻沒有引起教育界檢討,沒有令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感到羞愧,還要用公帑抗訴維護那些被投訴的失德和犯法教師,真是豈有此理!
教育局不是有分區督學的官員嗎?不是有官員分工定期與校長和辦學團體會晤及督學嗎?那麼請教育局回答幾個細節,便可以看清香港學校對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得怎麼樣了。香港有2,000多間包括大中小學及幼稚園,為甚麼只有約300間學校有組織學生參加的升旗隊?其他學校呢?香港所有學校是否每日升掛國旗和區旗及有講解國旗、區旗的意義?香港所有學校是否在「10‧1」和「7‧1」舉行升旗禮或周會補辦,讓全校師生肅立唱國歌?
「人之初,性本善。」為何香港學生會變壞變暴?應從使學生變壞的教育系統找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