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善用廚餘 達致雙贏

睇到今年9月將可食到港產大閘蟹嘅報道,眼前不禁為之一亮!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老朽係蟹癡,今趟配合財爺號召:齊齊消費,帶旺經濟,8月份首發嘅二千蚊電子消費券,點都留番一千個大洋把酒持螯,一樂也!

香港搞環保的確落後,尤其係處理廚餘,設施未到位。港人每日棄置逾3,000公噸廚餘,港府早前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目標係2030年代中期可回收全港一半廚餘,之不過本港漁農業式微,即使廚餘回收量提升,出路仍然有限。港人向來營商頭腦靈活,有私營廚餘廠同本地魚塘合作,透過本地養殖高毛利、高產量嘅港產大閘蟹,可吸納廚餘廠一半嘅廚餘製成飼料,為廚餘回收尋覓新出路。

港人愛吃大閘蟹,本港平均年銷1,500萬隻,而近年內地對江蘇大閘蟹嘅供港批文不穩,每逢秋天食蟹旺季,往往一蟹難求。依家有公司利用蟹稻共生及遮陽網降溫等新技術,提升大閘蟹嘅養殖量及存活率,成功養殖出港產大閘蟹,首批料有50萬至70萬隻,最快9至10月應市。老朽相信應該不愁市場,皆因真正江蘇大閘蟹,內地本身供不應求,香港都幾難食得到,與其估估吓會唔會買咗啲食咗激素嘅大閘蟹,倒不如食吓本地大閘蟹。

香港每日咁多廚餘,無法全部處理,政府較大型、能每日處理約500公噸嘅大埔污水處理廠「有機廢物預處理中心」,要到2029年始建成,若垃圾徵費最快2023年實施,接收廚餘嘅設施卻未能完全到位,廚餘回收恐怕出現數年空窗期。是以除了養殖港產大閘蟹,若能養殖更多毛利較高嘅海鮮,令廚餘有更多出路,的確可達致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