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料2023推行 多項廚餘設施未到位

【本報訊】垃圾徵費條例草案有望今個立法會年度可通過,最快18個月後、即2023年正式實施,而廚餘是港人丟棄得最多的垃圾,政府會在條例生效後為食物業界免費收集已分類廚餘,並運往廚餘處理設施。

根據《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港府未來計劃增設多項廚餘處理設施,惟本港到2023年才有第2期廚餘處理中心,大型廚餘處理設施需待8年後始落成,若垃圾徵費生效後,恐會出現空窗期,廚餘不夠設施接收的情況。

日均3000公噸 僅處理1/6

現時本港每日約有3,000多公噸廚餘,環保署今年2月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計劃增加廚餘處理設施,其中已於2018年啟用政府興建的首個廚餘處理中心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每日可處理可達200公噸工業廚餘;而第2期的沙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則正在興建,預料2023年投入運作,每日可處理最多300公噸廚餘,連同O‧Park1,即至2023年本港每日的廚餘處理量可有500公噸。

大埔、沙田及元朗污水處理廠亦會以「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配合處理廚餘,藍圖指大埔污水處理廠每日可處理50公噸廚餘,預料明年沙田污水處理廠亦可以啟用,處理每日50公噸廚餘,但這些僅為小型的試驗計劃,至於較大型、能每日處理約500公噸廚餘的大埔污水處理廠「有機廢物預處理中心」則需待2029年建成。若垃圾徵費最快2023年實施後,接收廚餘的設施卻未能完全到位,廚餘回收料將出現數年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