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港有一個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舉行,提倡和推廣在學校要旗幟鮮明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出席的香港和內地官員、教育機構和教育界代表都大力倡議。毫無疑問,在全港學校推展愛國主義教育是開歷史先河,但最關鍵還是落實實質的工作計劃。
回望香港教育的歷史,在回歸前的殖民地統治下,提倡愛國主義教育必被打入另冊、受歧視、受排擠、受打壓,少數堅持愛國教育的學校在夾縫中艱難地掙扎求存,那些堅持愛國事業的校長、老師、教工為了堅持崇高的理想,奉獻了畢生的青春。特區成立以後,愛國學校雖然逐步獲得較公平的對待,歧視性的打壓和迫害雖然逐步獲得解除,但愛國主義教育並沒有獲得政府銳意的加強支持和推動發展,源於教育戰線受錯誤的政策思維干擾,說甚麼回歸後的所有學校都是愛國的了,無必要大力提倡和扶持愛國學校的擴展,因而傳統的、知名的5間香港的愛國學校,並未因愛國教育解禁而獲更大規模的發展。
另一方面,教育界卻被教協利用其龐大組織網絡,結合在各方面全力支持支聯會、民陣及泛民政黨,利用每年四大全港洗腦大騷,發動各校的教職員會員組織、推動去中國化,深植沒有「一國」的所謂「兩制」,實質是散播「港獨」意識,從而使學校在打着中立、不講政治的幌子下,既洗了教師的腦,又洗了學生的腦,使教育系統成了反中亂港的重災區,非法佔中和反政府暴亂中教師和學生成為主力軍,便是明證。
高峰論壇倘停留在噴口水,政府沒有實質的改革和推動措施及計劃,只高調打口水戰,那麼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仍是徘徊不前,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