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學生需思言行 行不義必自縛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日前通過動議,「感激」恐襲案中的疑兇「為港犧牲」,立即引來政府及民間的譴責。事後,多個評議會成員宣告請辭,冀令事件降溫,但已不能說清泯滅人性的邏輯以及其心智極不成熟的取態。

或許,很多踏入大專院校的年輕人尚未意識到成年人身份的意義,就是需為自己的言行承擔道德及法律的責任,不能以少不更事的藉口胡混過關。記得數年前,教育局官員家人傳來噩耗,有大學生公然表示「祝賀」,實在欠缺作為人應有的同理心。

《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論語》亦說,「不學禮,無以立」。作為大學生,理應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就應學習應有的做人道理。雖然我們不求現今學生真的能做到「明明德於天下」,但至少能夠合乎應有的「禮」。年輕人失禮於人前,不是有趣光彩的行為,反而折射何其悲哀的社會現象。

美化暴力 令人心寒

近日,多位官員就恐襲案主動發言,譴責某些人悼念恐怖分子是失去基本的人性。的確,任何為恐怖活動歌功頌德的人,必定是唯恐天下不亂;而為施暴者搖旗吶喊的人,就必然失去常識及理智。年輕人缺乏批判思維,美化暴力,實在令人感到心寒。

事實上,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今天年輕人荒唐的行徑,亦是由於多年來「不治」所種下的禍根。想想多年前,港大學生會帶領學生甚至外人衝擊校委會的會議現場,期間造成學校高層、知名學者、校外賢達等代表受傷,事後校方草草了事,輕輕懲處學生代表,沒有樹立應有的權威,使外界認為衝擊校委會能對學校施壓。

在犯法滋事沒有成本的情況下,最終只會形成惡性循環。今天,港大校方發出嚴正警告,批評評議會議案「不道德」及「不能接受」,並邀請國安處調查學生的行為有否違反香港法例,亦指會考慮是否開除涉事學生的學籍。不到一天的時間,評議會的態度180度轉變,收回言論之餘亦公開道歉,但已充分表露出他們無知及不成熟的一面。

香港每一寸的土地都是中國的領土,大學的學術場所亦不是法外之地,而「學術自由」、「專業自主」更不是政治行徑的「遮醜布」。記得兩年前黑暴期間,有些為人師表者在社交媒體上大放厥詞,並聲言支援分裂國家的行為,難怪學生可以有恃無恐地參與暴動。這些事情,我們均是看在眼裏,若然不懂知錯能改,最終必然會正本清源革職查辦。

香港學界應聚焦在學術的發展上,而不是被政治綁架而錯上賊船,為不法分子的暴行助燃助勢。不論學生或教職員,皆應謹慎言行,多行不義必定自討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