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運動姿勢不當 或誘發小腸氣

居家運動熱潮隨着疫情肆虐愈趨顯著,維持健康的體魄尤其重要,惟錯誤的運動姿勢和方法,容易引起常見的痛症問題或受傷,更可能誘發俗稱「小腸氣」的問題。有外科專科醫生指,「疝氣」非年長男士專利,健身不當亦可誘發,而疝氣早期病徵不明顯,病情輕微的患者或只在站立或咳嗽時,皮下會凸出一團軟組織在腹股溝。他提醒,如患者沒有及時就醫,病情嚴重者會可能因腸臟壞死而死亡。

不少人一聽到小腸氣便以為與小腸有關,但其實這種外科疾病稱為疝氣,可以發生在身體不同地方,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疝氣所指的是腹股溝位置中的管道未有正常閉合,以致體內的組織或器官從腹腔壁薄弱的地方凸出,在腹部或腹股溝形成腫塊,常見有腹股溝疝氣、股疝氣、臍疝氣及切口疝氣。

勿使腹部承受過大壓力

雖然不少年長男士因肌肉鬆弛,導致常見有小腸氣問題,但其實任何年紀的男士或女士均有機會出現。根據瑪麗醫院和東華醫院的數字顯示,每年共接獲400多宗疝氣病例,其中約5%為女性,男女比例為19比1。

此外,一些常見的健身動作或運動類型,如舉啞鈴、划艇、捲腹、深蹲等,若動作不正確,容易增加腹腔壓力,從而使小腸穿過肌肉的缺口凸出。劉卓靈指,以舉啞鈴為例,如果健身人士未有保持背部挺直、膝蓋彎曲,或腰部彎曲,腹部就會承受過大壓力,導致腹壁出現缺口,使體內器官或組織跌出腹壁進入空隙,形成疝氣。他續指,飯後便立刻運動,過急或過度鍛煉的習慣也有機會誘發疝氣。

微創手術最快數天康復

要治療疝氣,醫生會要求患者分別站立及平臥,以觸診方式了解腫脹的程度,配以超聲波或電腦掃描進行檢查。一般而言,治療方法有兩種:傳統手術及微創疝氣修補手術,前者會從腹壁外側修補,康復時間約一至兩周;後者則使用腹腔鏡由腹壁內壁修補,康復時間約數天至一周。

劉卓靈提醒,隨着時間發展,疝氣不只帶來腹部不適,更會愈來愈大,一旦病情惡化,疝內的腸臟更受壓迫,斷絕血液供應,造成腸紋結壞死,需要緊急切除小腸,否則患者將有機會因腸臟壞死而死亡。故此他建議,市民如果發現懷疑疝氣的病徵,便應及時求診,接受相關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