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濫膠歪風 環團促設裸買區

環保團體批評本港超市耗用塑膠包裝問題嚴重,一件產品動輒使用多件塑膠包裝,有團體更指,超市出售的蔬果較常出現塑膠包裝過量情況,並舉例有消費者購買一盒提子,便有最少4個包裝,包括托盤、膠兜、膠盒及外部膠膜等,團體上月邀請9名市民到超市購物,發現他們完成一般日常生活購物後,竟收集了276個包裝塑膠,「濫膠」情況嚴重,部分只為加強貨品美觀、吸引市民選購。團體促當局加強宣傳,並籲超市設立「裸買區」。

綠領行動6月邀請了9名市民,他們在8日內如常到超市購物,並記錄每次所得的塑膠包裝,當中發現參加者購買蔬果的塑膠產品。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雖然不少產品是由生產商決定塑膠包裝,但他認為作為行業龍頭的大型超市應負起環保責任,設立無塑商品區,減少蔬果過度包裝,並與生產商商討使用簡約包裝。

消費者難以檢查貨品質素

團體又指,超市過度包裝很多時只是為了讓貨品看來更美觀,亦令消費者難以檢查貨品質素,不但無助環保,亦無助消費權益。建議超市承擔社會責任,設立無額外包裝的「裸買區」,讓消費者有多個選擇,並就此與生產商商討使用簡約包裝,制訂時間表等。

綠領行動又指,早在2019年已進行同類調查,當時結果指有超過七成市民認為超市蔬果包裝過量,事隔兩年多,本港超市售賣蔬果的情況並沒改變。

高檔日式超市情況更嚴重

參加選購計劃的甄小姐分享她試購的心得,她表示,愈高檔的超市包膠情況愈多,自己在高檔超市購買兩個愛文杧果,包裝便有4層,包括多層保鮮紙、膠兜、生果網等,比起普通超市可自由選購有較多包裝,她認為一層的包膠已經可以保護水果,其他亦是多餘,認為是超市為了建立高級形象,可提高價錢。另一位選購者劉小姐則留意到蔬果及日式超市包膠情況更甚,她會避免到該處購物,或者「只是送禮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