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於去年10月推行首輪公眾街市推廣非接觸式付款資助計劃,為街市租戶提供每檔5,000港元的資助,用於最少一種非接觸式付款方式的初期安裝費用及服務等,期間收到的申請僅佔食環署轄下街市已租出檔位約30%,被狠批宣傳不足導致反應冷淡。政府於4月30日展開第二輪資助計劃,至今未知商戶反應如何,又能否趕及下月開始使用的電子消費券。
食物環境衞生署於第3輪防疫抗疫基金下展開資助計劃,並於去年12月21日截止申請,期間僅收到3,500宗申請,絕大部分申請已獲原則上批准,並已就當中逾2,700宗申請發放超過1,360萬港元。不過,由於計劃申請反應不似預期,不少議員曾批評政府的推廣工作未到位,斥政府是後知後覺,只因疫情才推出措施,欠缺長遠方向及策略。
第二輪資助計劃於4月30日展開,擴大受惠對象涵蓋持牌小販,署方指資助計劃旨在鼓勵檔位租戶及持牌小販,採用非接觸式付款方式作為防疫抗疫措施,保障公眾健康。然而,政府公布的電子消費券計劃在明日開始接受登記,最快於下月1日獲發,故資助計劃未知是否可以趕上派發電子消費券。
此外,署方曾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部分街市檔戶對於接受或應用新科技的態度較為保守,例如擔心使用非接觸式付款的交易過程中,或會因出現錯誤而產生爭辯,甚或基於個人原因而未有提供非接觸式付款方法,令他們一般選擇以現金交易,以便處理現金流轉。換言之,資助計劃或對推行電子消費券未有太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