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感謝美國科技封鎖

風水輪流轉。10年前美國出台「沃爾夫條款」,將中國排除在國際太空站之外;1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有能力將太空人送上自己的太空站。但可笑的是,美國太空總署日前還在重彈老調,聲稱堅定支持「沃爾夫條款」,永遠拒絕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真可謂活在夢中,不知今夕何夕。

有人說,中國太空科技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應該感謝美國的封鎖。這不是沒有道理,美國從來沒有放棄對中國的封鎖和打壓,特別是核心科技領域,一直嚴防死守。中國只能下定決心自主研發,經過不斷探索,不僅成功研製出「兩彈一星」,而且在太空科技、5G、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居於世界前列位置。去年中國發射火箭和衞星數量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若非美國封鎖,豈能有此成就?

正是因為中國發展速度驚人,美國才會如此焦慮,除了以國家力量打壓中資企業,更全力推動科技脫鈎。中國對應之策是加快自主研發,副總理劉鶴領導主攻晶片研製,就是為了統籌發展,集中全國力量解決卡脖子問題。該計劃的重點不在於追趕傳統晶片,而在於彎道超車,聚焦新興的第三代半導體晶片。有外媒冷嘲熱諷指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是耶?非耶?還是留待事實回答吧。

過去中國不管是研製「兩彈一星」,還是發展太空科技,無不被西方大潑冷水,但中國人就是不信邪,硬是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實現一個個突破。現在中國各項條件比過去優勝千倍萬倍,既有世界最齊全的工業體系,也有雄厚的資金和人才,更有舉國體制的優勢,難道竟被小小晶片難倒?總而言之,求人不如求己。面對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除了自力更生,已沒有其他選擇。尤其晶片研製計劃既關乎未來,也關乎國運,再難也要堅持下去。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