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二次回歸

今年7‧1是香港回歸24周年,沒有97年的喜氣洋洋,卻相比過往幾年,氣氛祥和,沒有黑暴與港獨的作亂,政府依法施政,審判過往幾年的犯事者,社會不再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大局已定,再無懸念。

此外,特區政府人事又開始轉換,萬事起頭難,但至少民眾可以有所企望。今年或可以是香港第二次回歸,撥亂反正,把第一次回歸未解決的問題逐步解決。

第二次回歸,爭取的是民心歸附,是廣大的香港人民,不是大資本家,不是殖民地精英,因此便不能用大資本家的代理人、殖民地精英主掌香港特區政府及公營事業。

第一次回歸的失誤在前年的「顏色革命」已經暴露清楚,中央政府不可能重蹈覆轍。愛國愛港者治港,不能用錢財、關係來決定愛國愛港的標準。忽然愛國未必盡是投機者,但需要認真考驗,依才任用。可是其中一條不能妥協,就是不能容許治港者帶雙重國籍、外國居留權,後者亦可以是港人,共同建設香港與國家,但不可能任公職治港。尤其是香港正處於中美新冷戰之中,國家安全重於歷史關係,愛國愛港者首先便不能在國籍上存有二心。作友人可以,作治港者,老百姓不會容忍。

要廣大香港人的民心歸附,便要政府做實事。回歸以來,大多數的官員(尤其是在高位的)怠事嚴重,或許可推諉官僚主義,但實際效果卻是廣大市民的利益受損,社會發展乏力,倒生出眾多的社會與政治問題,對社會的影響,與黑暴的「攬炒」無異。香港政府官僚與公務員的高效率,正逐步在上行下效中喪失。

廣大民眾不滿,不可能靠樓價上升、中產受益(也是虛假)來應對。即如環保,香港日益落後,特區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國際範例可作參考,只是礙於企業利益,政府不作為。房屋發展、交通運輸、醫療社會福利,莫不如此,回歸後的香港為殖民地既得利益綁架。

第二次回歸要重知識,知識不是學歷文憑,不是少數專家,而是要社會整體的知識化。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都要知識化,知識是開放、多元,不斷地創新。表現在現實裏,是打破一切壟斷,用競爭來更新進步。學歷資格假若不能反映在政府政策、企業行為、社會風俗,便不是知識,不過是賺取不合理收入的手段。於己是不長久的短期利益,於社會是破壞長期利益、廣大民眾的利益。

知識是對抗壟斷,對抗媒體操縱,對抗社會的低智化,不讓邪惡勢力利用作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