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空氣藍圖無指標捱轟 黃錦星:減排車船廢氣存挑戰

【本報訊】港府日前公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目標在2035年前將空氣質素提升至媲美東京、巴黎等大城市,惟《藍圖》未有訂立清晰減排指標,被多個環保組織炮轟是開「空頭支票」。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早在電台節目「解畫」,指改善本港空氣質素的主要挑戰,是路邊氮氧化物,以及船隻和車輛排放的廢氣,政府已推出進取的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在亞洲城市中「走得最前」,並指藍圖內容務實,將盡力跨部門協作,但亦要明白客觀限制,不能不踏實去做。

黃錦星指出,根據天文台的科學數據,本港能見度在過去10多年改善了八成;而主要污染物亦在過去8年中減少四至五成,形容成果得來不易。針對可再生能源,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探討應用氫能,黃認為目前仍未能訂出氫能佔本港總能源消耗比率的目標,但若設備安全、科技成熟、價格亦受社會接受,亦可以考慮普及使用。

料私樓充電車位增至15萬個

黃又透露,政府亦將資助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以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目前收到約440份申請,涉及10萬個車位,佔全港私人住宅車位的三分之一,遠高於政府訂下3年內有6萬個車位的目標,相信私人住宅充電車位可在未來數年間增至15萬個。

與大灣區城市研究臭氧污染

談及藍圖未有提供具體目標或路線圖,黃錦星則表示不同意,並舉例指今年及明年就「臭氧污染」問題會實施一些針對本地措施,並會沿用兩至3年時間,與大灣區城市就臭氧污染進行研究。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則表示,今次藍圖以國際大城市作指標,希望政府以更進取的城市作比較,例如倫敦和紐約等,惟對政府未表示空氣質素何時可以達到世衞標準感到失望。至於臭氧污染方面,馮認為有關問題屬區域性,政府提出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於3年內會有共同研究計劃。他建議3年內不僅限於研究工作,亦要採取共同行動,除知道污染源頭外,亦要落實具體政策和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