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有屋住有錢搵豈會反

新加坡脫離英國獨立後,社會穩定、民心思安、經濟穩步發展。除了是李光耀執政堅決去殖化的鐵腕外,很重要的經驗是解決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根本。數年前筆者去新加坡旅行,每到一處都與當地人搭訕交流,問他們為甚麼覺得李光耀好,眾口一詞都這樣回應:「有屋住、有嘢做、點會搞事?」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後,痛下決心進行有益於普羅大眾的社會改革,推行中央公積金制度,一舉三得,同時解決了人民的自置自住物業、醫療、退休福利等。倘收入未能自置私人物業者,可租住組屋,即類似香港的廉租屋,政府再輔以嚴格的公民教育和社會管理,法治嚴肅,保留笞刑。社會治安良好,生活穩定,新加坡國民都有一種身為新加坡人為榮的自豪意識,只要和當地人稍為交談接觸,便有此感覺,更看不到新加坡人有留戀昔日英國殖民統治的意識,又或出現大批人想移民的現象。

星港相比,最大的基本民生差異是房屋。「居有其屋」令新加坡人對國家有很強的歸屬感,而香港民眾辛勞幾世,還要繼續為地產霸權打工,完全看不到黑洞盡頭,試問香港社會又怎能不躁動不安呢?首任行政長官是看到香港問題的癥結,所以提出「八萬五」房屋計劃,可惜因金融風暴突然襲擊,大計告吹。曾蔭權上場後,繼續被地產霸權主導了香港多年的房屋和土地供應。之後的特首也有心效法新加坡的經驗,只可惜被地產霸權在背後支撐的反中亂港勢力猖狂狙擊,令施政寸步難行,改善房屋供應又屢屢受制於土地供應不足。

本屆政府由於被反中亂港勢力利用反對《逃犯條例》的修例,演變為反送中運動,進一步升級為反政府暴亂的港版顏色革命,及後又遇上疫情的雙重打擊,令改善房屋和土地供應好事多磨,成效不彰。看來,要徹底解決「居有其屋」的問題,只能指望下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