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抗病魔 奮鬥升學 浸大兩女生得獎

【本報訊】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林蘊琪(Teresa)從小較為固執,不太懂得與他人相處,加上情緒不穩定,中、小學階段被同學排斥。她高中時確診亞氏保加症、思覺失調及情緒病等,曾多次入院及需要「吃重藥」,伴隨的副作用包括有睡意和疲倦等,難以集中精神,一度令她在考試時入睡。學業及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她慶幸有音樂可以抒發情緒,亦獲音樂老師鼓勵。林先後升讀副學士及學士學位,未來想擔任一名音樂教師,與弱勢學生同行。其奮鬥經歷令她獲「司徒華獎」嘉許。

蘊琪冀當老師 以音樂勉學生

蘊琪在中、小學就讀主流學校,因不擅於與人相處,一直受同學排斥,直至她確診亞氏保加症,「原來我說話技巧不佳,是因為有病」,確診反令她稍為釋懷。她在6歲起學鋼琴,自此音樂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她形容,不論是演奏還是作歌,音樂可以令她抒發情緒,「不可能隨時找別人傾訴,但音樂就可以」。

疾病經常令她陷入低落情緒,曾出現幻聽,有自殘行為及自殺想法,高中期間她曾因病入院,影響她備戰文憑試。雖然學業成績有影響,幸得到音樂科教師及鋼琴教師的鼓勵,她考取鋼琴演奏級,在音樂上有所突破。Teresa表示,「病不是我的全部,只要不放棄、堅持,都有很好的人生。」她先後升讀副學士及浸大音樂文學士,未來望成為一名音樂教師,鼓勵在主流學校被忽略的學生。

嘉鎂學製糕餅 增值社工服務

另一名獲獎學生,浸大社會工作學士四年級生袁嘉鎂,中五時患上血癌,經歷兩年多的治療,雖然目前已康復,但治療時服用類固醇引致骨枯,令她不能做劇烈運動及長時間站立,右腳須接受微創手術,但醫生指她未來或要進一步做換骹手術。嘉鎂自言十分「為食」,亦不時與家人鑽研食譜,她曾在「願望成真基金」支持下到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學習製作糕餅。她認為未來成為社工後,糕餅亦可成為社工及服務使用者交流或建立關係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