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26年來負面新聞不斷的香港《蘋果日報》昨日壽終正寢,但該報執笠後,留下最少5個爛攤子還有待收拾,其中該集團於1995年創立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蘋果基金),與部分團體合作推出計劃,在今年更與管理不善仍獲政府「泵水」67.9億元的海洋公園合作,以協助低收入家庭申請門票來「谷」入場人次,惟隨着該報停止運作,相關活動亦勢受影響,僅本月已估計有400名基層家庭人士申請取票入場而未獲告知善後安排;另外4個爛攤子則是壹傳媒的上市資格、其股價異動的調查、其印刷公司在將軍澳工業邨涉「多項違規行為」的工廈用地將被收回,以及約60萬已繳費訂閱戶付了錢而無服務的處理。而昨晚仍見有員工執拾個人物品後離開壹傳媒大樓。
根據蘋果基金2019-2020年的年報,該基金當時有近2,000萬元款項,並接受捐贈以推動基金的計劃。今年該基金與海洋公園合辦「香港海洋公園暨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遊樂日(2021)」,透過非牟利機構或慈善團體協助本港低收入家庭成員,申請海洋公園門票。根據其網上資料,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請在4月至本月的指定日子到場參觀,申請的參觀人數平日上限為200人,但該基金已於前日停止運作,惟基金早前接受低收入士報名於本月28日與30日參加計劃,意味或有400名低收入家庭人士被「爛尾」。本報已向海洋公園詢問上述計劃的善後安排,惟至昨晚截稿前暫未獲回覆。
《蘋果日報》遺留的另一爛攤子,是其上市公司資格及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權益如何彌償,在《蘋果》執笠後,壹傳媒主營業務已經不復存在,該股票是否變廢紙?小股民徬徨多日,但監管機構由始至終毫不作為,無視壹傳媒已未必符合《上市規則》第13.24條規定,上市公司「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或擁有相當價值的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其證券才得以繼續上市」的事實。本報昨日再向香港交易所查詢會否向壹傳媒啟動除牌程序,仍只獲得一貫公式回覆:「不評論個別公司。」
其餘爛攤子還有,已禍及散戶多時的股價舞高弄低之規管,去年8月以來,有人從中獲利不菲,部分小股民則血本無歸,惟香港證監會還是不作為,本報昨再度向證監會查詢,發言人還是一句「不就個別事件作評論」。60萬用戶訂閱後無服務一事,壹傳媒只稱稍後公布;至於工業邨用地涉違規一事,香港科技園公司日前表示已啟用了收地程序,但壹傳媒亦沒作回應。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對監管機構的反應感到奇怪,「平時任何一隻股票升跌咁多,證監都應該問,唔知點解今次咁靜」。他又指,壹傳媒的主營業務已執笠,該上市公司亦瀕倒閉,有機會被除牌變成私營公司,股民隨時要自費請律師向公司追討,但得不償失的機會較大。故他呼籲證監會要向壹傳媒施壓,盡快公布目前財政狀況,以令債主、股民等心中有數,知道日後能夠討回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