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染新冠肺炎後,患者的肺部均會受到一定損害,但原來部分患者還會受到肝損傷。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公布一項研究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因肝細胞內的「天冬氨酸轉氨酶」會大幅上升,導致肝損傷。不過,研究團隊表示,有關新冠肺炎繼發肝衰竭的證據不足,應當制訂診斷肝損傷的標準化標準,並在用藥時必須對肝功能進行密切監測。
研究團隊分析62篇有關新冠肺炎的文章,逾三分之一為回顧性觀察研究,當中有關患者的研究佔77.8%,惟相關研究就感染新冠肺炎後導致肝損傷的個案發生率有很大差異,達4.8%至78%,但個案通常與重症患者有關。研究亦發現,男性、老年、血液內的中性粒細胞數目增加及使用肝毒性藥物等均屬構成肝損傷的危險因素。研究另外更指,新冠肺炎會直接影響細胞病變,引起繼發於炎症、缺氧以及血管損傷的紊亂。
研究又指,新冠肺炎患者出現肝損傷可分兩種,包括短暫性功能失調,及永久性損害,大部分患者的肝損傷情況屬輕微,可在出院後數日內恢復。至於感染新冠病毒後造成肝損害的原因,相信與細胞病變作用(Cytopathic effect)有關,令天冬氨酸轉氨酶數量大升,導致肝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