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屆立法會的任期內,力爭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上扭轉曾蔭權年代停止開拓土地、減少增加供應公屋和停建居屋的錯誤政策。在當時爭取到各黨派的支持下,終於在立法會大會上通過筆者提出,促請政府恢復制訂長遠房屋發展策略,增加土地供應,增建公屋,復建居屋,並每年檢討房屋的公私營供應比例及進度的議員議案。
這本來是解決香港居住難的最大民生問題的突破性政策轉變,卻難過土地供應不足的關卡。時任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便經常嘆息說「巧婦難為無米炊」。政府提出打算在東大嶼填海,一併解決公私營和商住樓宇發展的土地關卡,卻因當時泛民陣營政黨及議員集中打政治仗而被拉布拉倒。政府在無計可施之下,時任特首便委託房協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覓地解困局,可是此項行政安排在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卻被叫停,代之以所謂「土地大辯論」,結果令政府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樽頸——增加土地供應徘徊不前。
土木工程拓展署日前批出一份顧問合約,是有關中部水域填海初步研究(即東大嶼填海計劃)。無疑這是邁出長遠解決本港土地供應的重要一步,也是拜立法會反中亂港議員幾乎絕迹才有撥款的順利通過,但必須指出這是遠水,救不了香港必須早日解決公私營房屋供應落後的近火。何況要東大嶼填海計劃能成功提供第一塊土地可以招標起樓,以香港目前的繁瑣程序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干擾,沒有15至20年的時間,也看不到填海地地盤打樁起樓的時間表。
所以,用東大嶼填海計劃取代任何可更快提供熟地起樓的方案,都是受到早已儲備了豐富土地資源或擁有壟斷性質的地產發展財團所歡迎的。這就是本屆政府擱置房協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研究,代之以土地大辯論和東大嶼填海計劃,而又得到地產商歡迎的乖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