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階級矛盾

香港排除外來的政治干擾後,黑暴不再,社會內部的結構矛盾便逐步顯現出來。矛盾的表現是貧富懸殊,而且因為經濟增長乏力,房地產價格膨脹,經濟結構兩極化嚴重,社會不同階級的對立日趨惡化。黑暴反映了外力借用這個對立來策動反政府的「顏色革命」。若不是底層矛盾深重,社會反應不會這麼強烈,亦不會有這麼廣泛的支持力,而新移民青年竟變成「港獨」骨幹。

階級矛盾是客觀存在,不能由政治意識形態宣布不存在,便不存在。後者實際便是用資本階級利益來壓抑社會的基層和弱勢階級的利益。作為學術研究,階級可有不同的界定和分析,為求精準嚴格,也可有不同的爭議。但是作為政治概念,絕對可以把社會階級粗分,按其利益和政治取捨作為甄別。而作為政治概念,社會大眾亦對之已有一定共識,既認同其存在,也了解階級利益的衝突,和對政府政策取向的影響。或許階級矛盾不一定以革命來解決,但若階級矛盾惡化,暴力革命便難以迴避,中外歷史已有眾多的例證,香港不可能例外。

階級矛盾實際上可以妥協紓解,在西方資本主義便是福利主義的政策。北歐、德國實行的社會民主主義政策,更用政府強力干預市場來清除激烈的矛盾衝突,用均富的原則來減少階級的分別和對立。

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以市場與政府介入駕馭糅合二者來解決發展與均富的問題。市場與政府的組合方法可以有不同比例,視乎社會經濟具體條件和面對的挑戰,但是主導權只能在政府,不可能是市場。市場是資本成長和壟斷化的基礎,資本壟斷之後,市場便失其自由放任的性質與機制。資本主宰市場也必然會侵佔政府,用政府來維持、擴大資本對經濟的壟斷。中小企業、平民百姓是沒法抗衡資本的力量,便只能由政府集中力量來將之駕馭。

資本自成一階級,有不少附從的階層。資本與社會的矛盾對立,首先是階級鬥爭,而且是資本與廣大勞動者兩大階級陣營的鬥爭。勞動者勢弱,便需要政府偏幫。勞動者多着根本地,資本是無祖國,也無對社會的歸屬感,政府的把持平衡是為關鍵。

香港回歸20多年是資本挾持政府,以政經力量來保證其壟斷利潤。今天中央出手,便超然於香港內部階級矛盾與鬥爭之外,從國家的大利益、香港社會大多數人的長遠利益作為施政原則。

香港應可擺脫自殖民地時代英國精心部署香港資本主宰階級矛盾之局,若不如此,香港政局還會是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