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藥到病除:長期禁食突煞停 易患再餵食症候群

再餵食症候群是一種較為不常見的疾病,但一些長期居住安老院舍而又沒有適量進食的長者,一旦入住醫院時,這種情況的發生率卻甚高。一般而言,營養不良的病人在長期禁食後再次進食時,血中的葡萄糖會突然增加,因此胰島素大量分泌,使原本的分解作用變成合成代謝。原本就不足的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更形缺乏。

鉀濃度急增恐猝死

臨床上,病人會出現低血磷、低血鎂、低血鉀、維他命B1缺乏,碳水化合物及水分內受不良等的症狀。而這些電解質的紊亂,更可導致其他嚴重的疾病及症狀,例如低血磷會導致惡心、嘔吐、心衰竭;低血鎂會導致顫抖、共濟失調;低血鉀會導致心律不整、感覺異常、抽筋;維他命B1缺乏會導致魏尼克腦病等。

因此,在治療的層面方面,需由少開始緩慢增加熱量;另外,須積極補充電解質、礦物質、維生素,且頻繁抽血監測相關數據。此外,要小心補充鉀離子。尤其是長期營養不良的患者,由於身體已經適應低鉀狀態,如果濃度突然增加太快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心律不整,甚至猝死。

當遇到再餵食症候群的病人,需格外注意,小心增加進食量,並密集監測臨床症狀及電解質,才能給予病人最適當的照護。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