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患者的關節會受炎症影響不斷被侵蝕及變形,造成的破壞更是不可逆轉,只能長期靠治療控制病情。然而本港風濕科醫生人手短缺,導致患者往往需要長時間輪候才獲適切治療,錯失治療黃金期。為探討由專科護士分擔部分治療工作對患者病情帶來的影響,港島西聯網醫院風濕科過去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對比風濕科專科護士和醫生為低活躍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管理的成果。隨着研究收效,港島西聯網醫院風濕科亦會保留分流安排,讓專科護士及早介入診斷,縮減病人輪候時間。
是次研究對象為病情處於穩定狀態超過6個月的低活躍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者會被隨機分配接受為期兩年的一對一護士或醫生診治。若被安排由專科醫生診治,醫生會每4個月為病人覆診一次,並根據病情活躍指數調配藥品;若安排由專科護士診治,每4個月的診斷治療工作則會由資深護師負責。
參與研究的葛量洪醫院風濕及臨床免疫科資深護師郭雪琪指,診斷過程中會參考病人的X光及血液報告等判斷病情,亦會進行病人教育及輔導,並據由醫生制訂的方案調配藥品,如病情變嚴重則會在兩星期內安排由專科醫生跟進,直至病情回穩。
經過兩年時間,共267位病人完成研究,結果發現無論由護士還是醫生診斷,患者的病情活躍度比率均於相同水平,甚至經由護士診症的病人滿意度較由醫生診斷的高。其中獲安排由資深護師診治的區女士認為,由醫生或護士跟進分別不大,而病情亦在診治期間得以紓緩。
而參與研究的瑪麗醫院內科部門主管劉澤星則肯定分流成效,又指在專科醫生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專科護士的協助能加快病人獲得治療的機會,避免因錯失治療黃金期而令病人遭受進一步損傷。而港島西聯網醫院風濕科亦繼續維持分流做法,並且在收到專科門診轉介信後,經醫生篩查合適個案交由護士進行檢查、化驗等工作,減少醫生診斷的步驟。郭雪琪則補充,專科護士增加介入程度後,更可加快新症輪候時間,由平均兩年縮減至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