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務處副處長獨家專訪 痛心青少受荼毒 蕭澤頤傾力助重回正軌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期間,網上充斥着假新聞、假消息,更有別有用心的人在網上鼓吹暴力,當中竟包括法律教授及前議員,不少年輕人以至學生被煽動犯法,斷送大好前途。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蕭澤頤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對此極其痛心,譴責他們的卑劣行為。為引領年輕人重回正軌,由他牽頭的警方推動社群參與工作小組於去年成立,主動聯繫不同界別,集思廣益,從而制訂適當政策讓警區推行。他強調警方會繼續專業地做好本分,爭取市民的認同。

修例風波兩年間有10,260人被捕,約39.1%為學生,當中約55%為大專生、約45%為中學生,甚至有8名小學生。蕭澤頤十分關注學生被捕的情況,他指出,由於很多年輕人每日都花大量時間上網,有關情況在疫情停課下尤甚,然而,社交媒體充斥着大量假新聞、假消息,煽動參與黑暴、抹黑及仇恨警隊,嚴重影響年輕人的心智。

他舉例,部分年輕人被失實資訊誤導,以為被警方拘捕後,男的一定會被毆打,女的則會被強姦,其中一個極端的例子,有一名女學生被捕後甚至拿出一個安全套,着警員如果要強姦她,就要戴上,荒謬絕倫,令人慨嘆假消息對年輕人荼毒之深。

網民教路保持緘默 危言聳聽

謬誤滿天飛、年輕人的不法意識滋長,蕭直指,全因有人不負責任地散播不實訊息,推年輕人落懸崖,誤導他們年紀輕犯法不會有嚴重後果,就算被拘捕亦有律師支援。更甚者,有法律教授及有法律背景的前議員竟公開指,違法達義無問題,若犯事而留有案底,反而會令人生更精彩,亦有前議員聲稱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

此外,網上亦有人「教路」,指被捕後一定要保持緘默。蕭稱,部分干犯輕微且非暴力罪行的人,若明確承認罪行,或有機會獲准警司警誡,不留案底,惟由於保持緘默,拒絕承擔責任,致他們白白錯失機會。修例風波至今僅25人接受警司警誡,獲准簽保守行為的則有96人。

說話至此,蕭甚為激動,炮轟這些別有用心的人行為卑劣,質問:「若理念咁崇高,為何他們不帶同自己的孩子和親人一起參與?他們應去看一看現時在囚的年輕人,好多父母是草根階層,辛苦供子女讀大學,事件直接影響年輕人的前途。希望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用僅餘的良知,反省害咗多少個年輕人!」

成立工作小組 收集各界意見

為向年輕人傳揚正確的守法訊息,重建互信,警方去年年初成立一個工作小組,推動社群參與,小組主席正正就是蕭澤頤本人。他認為,要幫助年輕人重投正軌,單靠警方是不足,故小組主動向不同界別人士收集意見,包括校長、教師及家長、滅罪委員會、香港律師會、智庫團體、退休法官及專業人士等,又會定期與家長教師聯會及校長聯會主席開會。當小組擬定計劃方向後會交由各個單位及警區實行,例如安排參觀拘留中心,讓參與者了解拘捕流程及警務工作,提高透明度,破除謠言。

此外,警方明白網絡及社交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十分大,故為此加點工夫,透過年輕人經常使用的網絡平台及新推出的少年警訊手機應用程式,傳播防罪訊息及澄清謠言,避免他們誤入歧途,或成為罪案的受害人。就以今個月為例,警方舉辦「禁毒月」活動向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宣傳及講解毒品的禍害。

蕭認為年輕人對警方的觀感有所改善,惟坦言要「一步一步來」,相信只要同袍繼續專業工作,維持治安保護市民,他們的努力及真實一面會被看到,重新拉近警民關係。記者梁智姍、高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