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疫情漸趨緩和,最新失業率雖然下跌至接近一年前的水平,但仍有逾23萬人失業。政府統計處昨公布,今年3至5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6%,較今年2至4月的6.4%下跌0.4個百分點。失業情況仍然嚴峻,有工會批評政府雖開創臨時職位,但宣傳不足,不少市民從未聽聞過有此安排,無助挽救就業。
政府公布數字顯示,今年3至5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6.0%,回落至接近去年同期的5.9%。期內2.8%的就業不足率,亦比今年2至4月的3.3%下跌了0.5個百分點。期內失業人數亦減少了1.42萬人,錄得23.33萬人,就業不足人數則減少了1.92萬人,錄得10.74萬人。
與今年2至4月比較,今年3至5月大多數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均見下跌。其中,建造業的失業率下跌0.6個百分點,至10.3%;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則下跌0.5個百分點,至9.4%,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下跌0.8個百分點,至11.3%。就業不足率方面,跌幅主要見於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運輸業,以及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社會福利署昨亦公布今年5月領取綜援的個案逾22.2萬宗,按月少821宗,跌幅為0.4%,受助總人數為31.8萬。惟因失業領取綜援的個案仍高達1.96萬宗,較本港去年一月爆發新冠疫情初期劇增56.3%。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隨着經濟持續復甦,若本地疫情繼續受控,勞工市場壓力應會逐步紓緩,惟全球疫情仍然是主要不確定因素,本港部分行業的失業率或需較長時間才能返回疫情前的水平。
另外,工聯會訪問了540名18歲或以上市民,當中有34%人指已失業了逾一年。被問到今年與去年同期收入的變化,當中有30%人稱變成沒有收入;有51%人稱沒有申請政府開設的臨時職位,亦有25%人指未曾聽聞過有此安排。該會又指,不少人未聽聞過政府開設有時限職位,可見宣傳不足,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工作。該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又指,民航、海港運輸業及旅遊業等重災區失業慘況依然,加上當局對設立失業現金津貼仍無動於衷,不少工友捱足一年半,正垂死掙扎,並認為一日未清零及通關,經濟及就業就有急速轉壞的危機,籲政府不能抱「佛系」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