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肉包裝帶新冠 料受確診少女污染

本港首宗社區變種新冠病毒個案源頭仍未明,衞生防護中心與專家日前到該名17歲女患者的天水圍住所視察,患者家中雪櫃冷藏格有一包泰國生產的急凍鱷魚肉,包裝表面被驗出有病毒。食物安全中心昨公布,在患者採購鱷魚肉的零售商「樓上」抽取的鱷魚產品樣本,全部無驗出病毒,料帶病毒的樣本較大機會是在患者家中被污染。多名專家均同意此推測,認為可進一步為包裝上的病毒做基因排序及病毒培植,確定是否具傳染性。

食安中心公布,已在零售商合共抽取103個相關鱷魚產品的樣本進行檢測,包括41個食物樣本及62個包裝樣本,化驗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無驗出病毒。食安中心認為在患者家居檢取的帶病毒急凍鱷魚排骨包裝樣本,較大機會是於患者家中受污染。食安中心已通知零售商可恢復售賣有關產品。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同意,事件較大機會是少女受感染後再污染包裝,如果要證明少女是被物傳人感染須符合4個條件,包括人與物的病毒基因排序相同、凍肉包裝比少女更早出現病毒、同一批次其他產品包裝均有病毒,以及處理涉事產品的人士處理產品時曾出現病徵等4個條件。

促做基因排序 確定傳染性

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他向衞生署了解後,得知少女不時打開雪櫃找食物,期間亦有打噴嚏,而鱷魚肉包裝上驗出的病毒量低,相信包裝被少女污染亦不足為奇。他建議可為包裝上的病毒做基因排序及病毒培植,以確定是否具傳染性。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指,病毒在低溫下可能生存數星期,如果在攝氏零度以下及存放得好,甚至可能存活幾年;過往在北京、深圳及新西蘭亦曾在食物包裝上發現病毒,但最終都未能證明是否由包裝上的病毒傳染人。

處理冷藏食物前後要洗手

潘認為市民不用太擔心,最重要是注意手部衞生,處理冷藏食物前後要洗手,而冷藏食物的包裝用清水清潔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