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懲推拘押體驗 釋修例風波歧見

本港自前年爆發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衝突,涉案被捕的逾萬人中,多達39%為學生,青少年問題響起警號。為讓教師及社工等青少年工作者,能為青少年提供更適切的支援,並傳遞守法訊息,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在懲教署更新事務組支持下於去年推出「社教警懲」計劃,透過小組形式活動,讓有關工作者體驗被捕及拘押等過程,加深對刑事司法程序的了解。計劃反應熱烈,推出至今逾一年已舉行5場活動,共83人參與,未來更會擴大活動對象層面,邀請就讀相關學科的大專生參與。

模擬認人 了解調查公平性

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莊筠慧總督察表示,自修例風波起,坊間對刑事司法程序,包括被捕後、調查、羈留等過程都有所誤解,甚至有人認為被捕後會如同「人間蒸發」,有關誤解或令年輕人作錯誤決定。有見及此,該總區於去年5月推出有關計劃,希望可以透過「知識、感受、體驗」3類型活動,增加青少年工作者對司法程序的了解,讓他們體會被捕人士的感受,以及要面對的違法後果,從而協助他們為服務對象提供更適切支援,以及傳遞守法訊息。

活動分為6個部分,包括拘捕、扣留、調查、法庭審訊、參觀懲教院所和討論環節。首先警方會在模擬案件中,向參加者進行搜查、作出警誡及拘捕,參加者隨後模擬在警署報案室會見值日官,期間可使用「情景問題卡」,向值日官發問問題,如要求膳食及會見律師等,從而了解被捕人士的權利。之後,參加者會被帶到青衣警署羈留室體驗被羈留過程,而在模擬的調查中,參加者可嘗試進行認人程序,從而了解調查的公平性。下午的活動則會於赤柱監獄及馬坑監獄進行。

擬邀相關學科大專生參與

由於反應正面,該部門於去年再組織4場活動,未來會邀請就讀相關科目,如犯罪學或心理學的大專生參與。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助理主任蕭卓賢高級督察指出,青少年接觸資訊的媒介主要是社交媒體、朋輩及師長,是次計劃正是希望針對青少年的師長。

新界南青少年保護組章傑成警員分享道,他在活動中親身與青少年工作者接觸,有參與活動的社工初時不理解為何警方在大型拘捕行動時,要把大量被捕人士暫時安置在停車場,但參與有關活動後,了解到警方處理案件的流程及所需時間,亦了解到如何以社工身份盡快介入,協助涉事青少年。

自2019年6月9日至今年4月底,警方在各區的示威活動共拘捕10,260人(11歲至84歲),當中約39%即4,008人為學生,約17%即1,754人年齡為18歲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