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歐關係

歐洲議會擱置《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顯示出美國策動的反華勢力猖獗。當前應難以扭轉,但形勢並不惡劣。一是德俄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應可在今年完工,完工後,德俄便主導歐洲天然氣的供應與銷售,歐洲的政治局面改變。美國干預失敗,或許還可興風作浪,可改變不了政經形勢,特別是德、法會進一步聯手抗美。

二是疫症打擊,歐盟的產業供應鏈受到沉重的打擊,主要的加工生產基地,如捷克和斯洛伐克竟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加工生產自然受到破壞,且帶來未來能否迴避疫症的風險,作為歐盟生產與供應鏈的重心,便變成不可靠。

這兩國以外,東歐各國疫症中的表現亦不佳,歐盟企業的東擴便大有問題。後疫期更要重新部署,以減供應的風險。東歐以外,北非與西亞都陷於戰亂紛爭,中短期難以恢復正常,歐盟應對之策可能不是在西歐、中歐重建生產,而是擴大海外生產投資。在全球範圍,歐洲資本可投資的地方,一是中國,二是東南亞,三是印度南亞。印度的疫情嚴重,歐洲資本可能更要迴避。其餘南亞,以至東南亞,歐洲的加工貿易和生產投資不多,比不上日本、中國。取捨之下,還是會繼續選擇中國。

歐洲在中國內地早已有生產投資,將更加添加工貿易比重。2021年一季度的疫期,歐盟從中國進口大增二成半,正是加重依賴中國作為生產供應,而同期歐盟對中國出口亦大升二成,相信包含了在華加工生產所需的部件和設備,後疫期相信趨勢會依然,只是增長率會減低。

三是疫期裏中歐班列大增,增長四五成,不但運費上升,主要通道出現瓶頸擠塞。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白羅斯與波蘭的關卡同樣擠塞。中亞歐洲各國都在增加投資,改善通道,波蘭、德國在大肆提升鐵路運輸建設。烏克蘭與匈牙利修建過境通道,即使親美反華的捷克、斯洛伐克,波羅的海小國都在爭取中歐班列過境,顯然中歐貿易、歐亞貿易正在大發展。

陸上快捷的中歐班列成為主要通道,運輸億萬元的商品,過境便成當地發展重要條件。中歐、亞歐陸上運輸的大擴張更便利了中歐、亞歐貿易。歐洲不可能因反華反俄而閉關自守,反而更加對中國和亞洲開放。

中歐、亞歐貿易擴張,得益者主要是東歐、中歐,西歐反對,卻抵擋不了德國為首的貿易發展。三五年假以時日,歐盟轉趨與中國、俄羅斯合作,便會是《中歐投資協定》再起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