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官員靠資吃資 公帑淪為私產

俗語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內地官員來說,則是靠車吃車、靠油吃油、靠電吃電,汽車、石油、電力等各個行業都成了唐僧肉。而「靠資吃資」,形容的則是國資委系統的腐敗。僅從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以後,短短3年多,就已經有11位省級國資委主任被查,涉及天津、黑龍江、遼寧、山西、內蒙古、江蘇、西藏、貴州等,成為腐敗的重災區。

內地國有企業被譽為「長子」,依靠壟斷地位以及在政策、金融、土地等資源配置方面的特權優勢,攫取超額利潤。特別是電力、石油、電訊、航空等部門,更是國企獨大。而國資委正是負責監督國企的主管部門,舉凡國企改革重組、人事調整、重大資本運作、業績考核、資本財務等,都需要由國資委審批,儼然如國企的「太上皇」,其油水之大可想而知。

況且,國企都是公帑,無論是企業,還是國資委,慷國家之慨,都毫不心疼,於是乎相互勾結。國資委主任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國資變成監守自盜的搖錢樹、自留地。比如,江蘇國資委原主任周建強還以親屬作掩護入股「影子公司」,與自己主管的國企進行「合作」,左手倒右手,輕鬆牟利千萬元。

肥肉太肥 撈金太易

而在國企改制、股權分配、工程招標、項目合作方面,幾乎都是國資委主任一支筆審批、一言堂拍板,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的空間極大。大連金融資產交易所股權改革期間,時任國資委主任易軍金口一開,便為自己關照的兩家公司度身訂造各分配了十分之一股份,沒有任何規則程序可言。所謂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被公權力輾壓粉碎。

而且許多地方,國資委主任「前腐後繼」。黑龍江連續兩任國資委主任趙杰、韓冬炎,遼寧的左大光、何慶,以及天津的李福明、彭三,均是前任被查,後任繼續貪腐撈金,皆因肥肉太肥,撈金太易。由於這些地方均是國企獨大、民企低迷的地區,國資腐敗,嚴重惡化營商環境,令經濟每況愈下。天津GDP數據造假擠水分,經濟總量大幅縮水5,000億元,被其他3大直轄市遠遠甩在後面。

東北本是內地國企的龍頭,如今塌陷為經濟落後地區。振興東北的口號空喊了多年,經濟增速在全國墊底。從國資系統的腐敗就可看出,其企業改革舉步維艱,上下爛透,只不過養肥了一些蛀蟲。外地企業要投資,每個環節數不清的送禮打點,因此才有「投資不過山海關」之嘆。大連某項目拖了一年遲遲未被批覆,直到給易軍送上300萬元,才簽字通過。

除了直接裝入私囊,官員還將國企變為吃喝玩樂的「提款機」。即使在十八大後「八項規定」高壓環境下,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中海油董事長楊華等人仍舊奢靡浪費,花費近10億元在京郊購買豪華度假村用以享樂。

近些年,內地國企入選世界500強愈來愈多,實則不過是體量大而已。治理結構混亂,質量效益差,實在算不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