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放生變殺生 善信祈福恐折福

適逢昨日佛誕,不少善信組織放生活動作為祈福,惟大量被放生的動物因未能適應野外環境而死亡,祈福隨時變折福。其中北角碼頭及屯門蝴蝶灣觀音公園昨日均有大型放生活動,逾百人於岸邊或出海放生魚、海星、貝殼類及俗稱馬蹄蟹的鱟等海產,但同場卻有人偷偷捕撈放生的動物,懷疑用作變賣。有關注團體直言,放生行為愈見氾濫,促港府盡快修例規管相關行為。

昨早約7時開始,屯門蝴蝶灣觀音公園陸續有善信到場響應放生活動,約100人在岸邊誦經後,一艘掛有「放生」旗幟的船隻更接載善信出海放生。據現場善信指,放生的包括魚、鱟以及龜等。此外,北角碼頭早上亦有放生活動,約60名善信齊集碼頭誦經放生,現場有多個膠箱放置蜆、鱟、海星、蟹和魚等待放生動物,部分善信隨船出海放生,亦有人於碼頭放置滑梯,讓海產經滑梯滑落大海。但現場有兩名男子藏身碼頭下方,當有魚在岸邊放生或隨滑梯滑落,即利用長柄魚網撈走,並放入自備的發泡膠箱,疑似將「魚獲」收集及變賣。

被勸阻反指「通往更好地方」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領養部幹事黃朗研表示,昨日亦有於現場視察,並派發傳單讓善信了解放生的危害,惟有活動負責人暗諷他「多事」,更指就算動物會因而死亡,都是「通往更好的地方」,但未有解釋何處是「更好的地方」。黃又稱,不少人為求個人心安,無視放生的後果,例如放生巴西龜等淡水生物於海洋,無疑是讓它們送死,即使放生的是海生的蜆貝,亦有機會因放生位置欠佳而導致其死亡,至於部分放生動物,例如沙巴龍躉,更有可能因大量捕食其他海洋生物而破壞原有生態。

僅教育難收效 港落後過內地

黃又指,政府雖然就放生行為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但措施難在短期內收效,反觀內地、台灣及新加坡等鄰近地區均已就放生行為立法規管,但本港相關法例未臻完善,令問題遲遲未被解決。對於港府提出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建議,把在不合適環境中放生的行為視作殘酷對待動物,黃對此表示歡迎,但期望相關修訂能盡快通過,盡早結束類似放生的殘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