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協會前年推出優化版「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截至今年4月底,房協共收到607宗業主和1,088宗租客申請,及錄得64宗成交,成交個案全屬承租整個單位。不過對比去年尾數字,成交宗數於過去半年只增加18宗。房委會委員兼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直指成交數字較低,令人失望,建議房協對計劃多加檢討,了解箇中難以成交的原因。
房協早於2018年9月推出「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惟反應冷淡,故於2019年10月改良計劃,准許合資格業主將整個未補價單位放租,取代以往只准「分租」。至去年11月,出租計劃共收到453宗業主申請及506宗租客申請,共錄得46宗成交個案。然而優化後的計劃至今推出約一年半,截至今年4月30日,成交數字僅增加18宗至64宗,所有個案全屬承租整個單位,當中60宗屬房委會單位,4宗屬房協單位。房協指正就計劃進行檢討,計劃的檢討結果將適時公布。
招國偉直指,計劃如今申請宗數逾千宗,反映改良措施奏效,但整體成交數字仍較預期低。他認為房協有需要加以檢討計劃,「了解低成交量的原因是否涉及租金、地點或單位種類等問題」。招又提到,對象為輪候公屋逾3年家庭的現金津貼料於7月發放,認為屆時或有部分家庭可利用津貼租住上述計劃的單位,「假設租客同業主對租金期望有落差,屆時津貼或可補缺口,促成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