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香港資本主義須改革

明天是「5‧1」國際勞動節,一年一度各行業工會及工人透過這個國際性勞工唯一的假期必發起遊行請願,發出勞動者爭取公平、公義的吶喊。可是今年遇上新冠疫情,為了遵守防疫安全,靜默地反思可能比情緒激昂的大規模集會遊行來得更負責任和更有意義。

筆者離開學校後便投身服務勞工的工會工作,轉眼間已逾半個世紀,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香港,為飽受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的社會最底層勞動者爭取公平、公義,經歷了兩個時代的風雲際會,改朝換代,看盡了靠出賣勞動力養妻活兒的受薪階層水深火熱,參加了不屈不撓、前仆後繼的團結抗爭。

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早已證實資本主義制度的高度發展,倘令受剝削的階級和階層落到最終無法養活自己及繁殖後代,那末資本主義制度便為自己準備好了足夠埋葬自己的掘墓人了。事實上,資本主義制度的進步發展和消亡,往往取決於它是否會進行社會改革或改良,有效的社會改革或改良也往往是資本主義制度下開明及進步的政治家必由之路。資本主義社會的延續,更取決於當權者會否採納來自受壓迫階級、階層的改良訴求及建議,因為只有第一身的剝削制度受害者的感受和直覺最真實。聰明和有遠見的管治者會虛心考慮和採納來自底層的真知灼見,調和矛盾,緩解衝突,從而使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得以在新的條件下繼續新的發展或延續。

今天香港備受失業、退休、住房、人口老化等嚴重民生桎梏的困擾,作為社會管治的階層和執權柄者,儘管時代已經不同,也好應該反思。倘若在上世紀80年代,接納香港最大工會組織提出參考新加坡經驗,設立《綜合退休保障制度》的建議,促進勞資官3方合作,改善勞資關係和打工仔處境,香港社會的資本主義制度便有良性的改善循環,可惜黃金機會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