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組織公然對政府部門說不,這在內地是非常罕見的。北京市控煙協會近期就明確對工信部有關電子煙監管方案提出反對意見,贏得大眾一致力挺。事件的起因是,工信部日前就修改《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要求將電子煙比照傳統卷煙,一併納入國家煙草專賣局的監管,並標榜此舉是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
國家煙草專賣局是中國政府主管煙草的部門,但卻又是中國煙草總公司,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管理。鐵路曾被形容為中國最大的計劃經濟堡壘,但實際上與煙草相比卻是大巫見小巫。煙草局對整個煙草行業完全壟斷,是一個「黨政企」、「人財物」、「產供銷」、「內外貿」全覆蓋的獨立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商,也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煙草局(煙草總公司)並不歸國資委監管,而是由工信部領導。
十分滑稽的是,這一最大的煙草企業,同時又負責監管煙草。即是政府又是企業,亦官亦商。但隨着電子煙的出現,分食了煙草局的部分市場。由於電子煙不屬於卷煙,不在煙草局職責之內,故而便出現了工信部主動出手搶蛋糕的一幕。
而其所謂保護青少年的冠冕堂皇藉口,也被「打臉」。根據北京市控煙協會的調查,從1991年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煙起,多年來煙草局沒有進行過一次處罰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煙的案例。因此如何能令人相信煙草局會加強電子煙監管?其真實意圖只不過是想壟斷電子煙市場而已。
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包攬一切。市場經濟改革本質上就是政府放權,幾十年來舉步維艱。政府部門不斷擴張權力邊界,操控立法、執法。諸如煙草行業,既是規則制訂者,又是執行者、監督者,而且自身還是最大的遊戲玩家,自然千方百計維護既得利益和部門割據,排斥打壓民企。此次電子煙監管新規爭議,說到底就是部門利益與公共利益間的博弈,損害了法律權威和公平競爭。
再如,郵政也曾是另一個壟斷行業,郵政局既是管理部門,也曾是唯一的快遞企業。隨着眾多民營快遞公司成立,臃腫低效、作風蠻橫的郵政行業受到巨大衝擊。2006年,國家郵政局負責起草《郵政法》時,草案規定「信件的寄遞由郵政企業專營」,如果草案獲得通過,眾多以商業信件為主營業務的快遞公司將被法律所不允許而直接倒閉。由於社會反對強烈,最終該法條被刪除。次年,郵政局實現政企分開,企業職能剝離組建中國郵政公司,失去壟斷優勢,行業地位一落千丈。
從郵政局到煙草局,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管治模式,是借法制之名公然侵奪社會大眾利益,視行業為私產。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多數協會都只是政府部門的附屬手套,而北京控煙協會則是1987年由醫學家翁心植院士帶領眾多志願者創建,故而此次能夠對工信部、煙草局亮紅牌。若是其他協會,恐怕又是鼓掌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