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接連爆出保育甩漏事件,早前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俗稱「白屋」的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的2號銀禧炮台,其中一幅弧形外牆遭錯誤拆卸,引起社會關注炮台保育情況。有學者表示同屬銀禧炮台一部分的1號炮位及3號炮位一直未有納入歷史建築範圍,長期被荒廢,批評政府未有完整審視整個建築物群。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指,將會就銀禧炮台未評級的部分進行初步研究,目前並沒有收到任何銀禧炮台所在位置的發展建議。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教授黎偉聰指,銀禧炮台共包括3個炮位、3個探射燈掩體、3個軍火庫、一個發電房及一個營房,但目前僅有2號炮位被納入三級歷史建築範圍內,並由芝加哥大學獲政府批准使用,其他炮位及探射燈掩體不但被荒廢,連前往該處的正式路徑亦缺乏,認為政府「出奇地」未有完整審視整個建築物群。
他稱,團隊2009年首次到訪炮台建築群,惟當時整個建築群已被叢林覆蓋,難以仔細進行考察,亦未見政府就有關建築群進行任何維修及保養,團隊只能自發進行清理,盡力保留遺迹。由於人迹罕至,1號炮位至今仍保留完整,炮位圍牆仍存在,團隊認為政府若要進行保養,應推行全面的保育計劃,修葺前往炮台的前軍用通道,修復探射燈、軍火庫等結構及鞏固附近的斜坡。
黎又指,炮台經歷二次世界大戰洗禮,見證日軍於約1941年登陸南丫島,英軍奮勇抵抗敵軍的歷史,屬本港其中一個英軍六英寸炮台,其中一個軍火庫更曾被日軍用作囚禁英軍戰俘,反映當年英軍守衞香港維港西部入口的史迹,認為整個炮台有資格升格為法定古蹟。惟他坦言,對比評級,炮台目前更需要進行修理及保養,以供公眾參觀及欣賞。
記者曾隨港大團隊考察炮位及探射燈掩體,部分路徑因水土流失而崩塌,沿路遍布帶尖刺的植物。若要前往欣賞遺迹,除經過崎嶇的山路,更有需要攀爬至欄杆外,沿離地數米的欄杆行走才能前往其中一個探射燈掩體,路途非常驚險。此外,炮台的發電機亦因日久失修,積滿垃圾及水氣,已演變成蝙蝠洞,與備受關注的2號炮位走上截然不同的命運。
談及保育,對比另一個英軍六英寸的舂坎角炮台,黎認為舂坎角炮台並未仔細保存原來的建築特色及面貌,除炮台部分圍牆被拆除外,政府亦在炮位外加建圍牆,未有保留建築原有特色,故他盼政府能夠為銀禧炮台建築群保養同時,忠於其原有面貌。記者區慧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