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適逢香港科學館成立30周年,同時響應世界地球日,香港科學館表示,今日將推出全新常設展廳「地球科學廳」,展出超過28組互動展品、模型和場景,向市民解釋人類的家園,即地球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科學館指出,未來將推出有關古生物的展覽廳,現正進行招標工作,期望可於明年開放。
「地球科學廳」設於科學館一樓,當中分為四大範疇,包括地球的分層結構、地震等內部力量、大氣層及颱風等外圍力量,以及香港的地質歷史。廳內亦設有28組展品,包括名為「颱風的威力」的房間,可吹出每小時120公里、颱風級的強風,讓到訪的市民親身感受其威力。同時館內設有「製造龍捲風」的設施,模擬龍捲風的形成過程。
香港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指出,市民日後可到科學館感受颱風威力,惟她解釋,模擬房間內只有一個出風位,與現實世界來自四方八面的風向有所不同,故風力感覺上較弱。她期望該展覽廳可令市民了解更多有關地球的知識,並珍惜大自然瑰寶。
陳又提到,該展廳原定2019年開放,惟受疫情影響,不少展品的海外承辦商一度停工,且貨運延期;加上過程中獲善心人捐出礦石藏品,需要一定時間豐富展覽內容,故有所延誤。她指,未來會陸續更新館內設施,下一步計劃開設古生物展覽廳,期望可讓市民得知至今地球已出現5次物種滅絕,令大眾反思自己行為,防止人類絕種。她稱,翻新時的最大挑戰是地方不足,「有時大件啲都放唔落」,未來會積極爭取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