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心血管病年輕化 增社會經濟負擔

心血管疾病為本港帶來沉重的醫療負擔,經濟學人的一項報告指出,本港每10萬人便分別有365及314宗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病例,發病率僅次於日本及內地。67歲的黃先生去年11月因胸口感覺有異物而求診,經檢查後證實一條心臟血管完全堵塞,另外兩條均有部分栓塞,須立即接受「通波仔」手術。

屬全球首要死亡原因

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外周血管疾病、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亦是早逝和長期殘疾的主因之一。事實上,心血管病不只是健康問題,隨着患者增加及年輕化,加上普遍人均壽命延長,心血管病成為社會的嚴重經濟負擔。

經濟學人最近發表一項研究《不作為之成本:亞太地區預防心血管再病發報告》,探討心血管病再病發的相關成本,於2018至2020年間比較及分析八個亞太區經濟體就預防心血管再病發的政策及應對措施,涵蓋香港、內地、台灣、新加坡、日本等地區。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表示,心血管病發的患者中,有43%人在兩年內會再病發,香港的數據亦顯示,27%的中風個案屬再度病發,預防再病發可謂刻不容緩。

添醫療費削就業能力

該報告又指出,75%的中風患者因病發後出現癱瘓、喪失視力等,降低就業能力,家人亦因照顧患者而無法工作或學習。另外,亦會增加人力及經濟成本,包括住院、藥物等。

患者黃先生有吸煙習慣,多年來愛吃鵝肝、奶油包、蟹等,出現「三高」後服藥多年,但一直未有戒口及戒煙。他說,日常普通與人聊天也會氣喘,簡單如穿鞋動作亦要先穿上鞋子,休息一會後再綁上鞋帶。黃指手術後跟從醫生建議,服用心臟病藥物一年,並參加社區復康服務,跟從營養師建議選擇健康食物,並已戒煙。他現時每日步行6,000步,預防再病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